2023年12月20日,日本东芝公司(TOSHIBA)正式退市,结束其自上世纪40年代末以来长达74年的上市历程,股东统一为由20多家日本公司组成的“日本产业合作伙伴”(JIP)。
公开资料显示:东芝成立迄今已有148年历史,总部位于日本东京都港区芝浦,拥有约10.6万名员工。作为日本制造业的代表之一,在家电、电气、能源、基建、半导体等领域曾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时间回到1875年7月,76岁的发明家田中久重在银座炼瓦街创立了店铺兼工厂,这就是东芝的前身,主要生产重型机电设备,先后改名为田中制造所、芝浦制作所株式会社。上世纪30年代末,与东京电气株式会社(曾用名白热舍、东京白炽电灯泡制造株式会社)合并,这是由日本电器工学奠基人藤冈市助和商人三吉正一于1890年创办的,主要从事电灯泡制造。
往后发展,东京芝浦电气株式会社又与东京电气株式会社、东洋耐火砖株式会社、东芝车辆株式会社、电业社原动机制造所、石川岛芝浦汽轮机株式会社等合并,涉足家电、通讯设备、车辆等领域,1984年正式更名叫做东芝。
它一度被视为“日本制造业之光”,创下了40多个第一,包括日本第一台雷达、水轮发电机、白炽灯、电风扇、电冰箱、洗衣机、晶体管电视、微波炉,世界上第一台彩色影像电话、DVD、笔记本电脑等等。
鼎盛时期,家电业务收入占到集团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与夏普、松下并称为日本白色家电“三巨头”。“TOSHIBA,TOSHIBA,新时代的东芝”的广告词,风靡80年代的中国。
作为“笔记本电脑之父”,东芝在1985年开发并销售世界上第一款翻盖型膝上式电脑Thorn EMI Liberator,将便携式的笔记本电脑带到大众市场。后续又推出第一台带电池的彩色液晶屏笔记本、第一台双光驱影音旗舰笔记本、第一台内置1.8英寸硬盘的超轻薄笔记本等,曾连续七年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制造商。
值得一提的是,东芝还曾是日本最大的半导体制造商,发明了全球第一块NAND(非易失性存储)闪存芯片,为之后的电脑、智能手机、数据中心等许多新应用奠定了技术基础。
然而由于东芝事件遭受美国打压,再加上自身的决策失误,公司迅速从神坛跌落,06年斥资54亿美元收购美国西屋电气,更是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们原本是想大力发展核电业务,谁曾想2011年福岛事故导致其订单减少,背负沉重的债务,并开始出现亏损。
为了掩盖核电业务黑洞,东芝还进行长达8年的会计造假,前后三任社长参与、至少涉及4大业务部门、金额高达2248亿日元。结果到了2015年东窗事发,公司形象和业务遭受沉重打击,不得不走上变卖资产的道路:向索尼出售图像传感器业务、将白色家电业务出售给美的、把东芝电视95%的股权出售给海信、转让笔记本电脑业务给夏普、剥离东芝存储器集团(后更名为KIOXIA铠侠)……
然而“卖卖卖”依然没能解决问题,2017年东芝接受多家外国基金入股,试图改善财务状况。但海外投资者与日本利益相关者很难达成一致意见,矛盾日益尖锐。期间东芝曾欲通过拆分盘活业务,方案几经修改,均告流产,公司经营就此陷入混乱。
今年9月,东芝宣布,由日本产业合作伙伴公司 (Japan Industrial Partners Inc.) 牵头的财团发起总额约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000亿元)的要约收购谈成。11月22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正式通过私有化提案。
东芝社长岛田太郎表示:拥有稳定的股东体系,对东芝和投资者来说都是最好的。但面对今天日本制造业在全球竞争力下滑的现状,东芝需要解决的远不止内部管理问题。2022财年(截至2023年3月31日)其营收为33617亿日元,同比微增0.7%,但不到巅峰期的一半;净利润1266亿日元,同比下滑35%。2023财年上半年(2023年4月-9月)营收1.5万亿日元,同比下滑6.1%;净亏损521.4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