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讲中,我们通过案例分享了业务流程优化的几个步骤。这篇文章,我们继续分享一个案例,通过五个步骤,详细探讨如何设计一个标准的业务流程。
接着上一讲《业务流程优化:B端产品经理搞定产品规划的核心利器》。在B端产品中,由于是服务公司内部的信息化系统,如何让同一功能持续化发挥作用就成为在设计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
持续化发挥作用,用更通俗的话来讲就是如何设计一个高可复用的系统,而这发挥作用的前提就是我们要去设计一套标准的业务流程,这对于提升客户服务质量、优化内部运营流程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通过五个步骤,详细探讨如何设计一个标准的业务流程。
一、5步走方法 第一步:寻找企业内共性的领域
作用与意义:识别企业中不同业务线之间可以共享的服务领域,这有助于减少重复工作,提高效率。
操作步骤:
通俗例子:就像一家大型超市,需要为不同顾客提供结账服务,通过调研发现,无论是购买食品还是日用品的顾客,都需要快速、准确的结账服务。
第二步:约谈该领域的各业务方
作用与意义:通过直接对话,深入了解各方的具体需求,为设计统一流程打下基础。
操作步骤:
通俗例子:继续超市的例子,超市管理层会与食品部、日用品部等负责人开会,讨论他们对结账服务的具体要求。
第三步:设计统一化的该领域流程
作用与意义:创建一个标准化流程,确保所有业务方都能高效、一致地提供服务。
操作步骤:
通俗例子:超市设计了一个统一的结账流程,无论是哪个部门的商品,都按照这个流程进行结账。
第四步:约定各业务方运营路径
作用与意义:为不同业务方定制具体的运营路径,确保他们的特殊需求得到满足。
操作步骤:
通俗例子:超市允许生鲜部门在结账时增加称重环节,而日用品部则不需要。
第五步:定义统一路径为该领域公司级标准流程
作用与意义:将经过测试和确认的流程正式定义为公司标准,确保长期稳定运行。
操作步骤:
通俗例子:超市将统一的结账流程写入员工手册,并组织培训,确保每位收银员都能熟练操作。
接下来我们用一个模拟案例来看看具体如何使用这个方法去进行落地。
二、模拟案例
假设一家名为“环球科技”的公司,提供软件销售、技术支持和客户咨询等多项服务,在面对多样化服务的现状,公司希望建立通过数字化转型,以提升客户满意度和内部运营效率。
落地:构建标准化业务流程
第一步:寻找共性领域
环球科技通过内部调研,发现所有服务都涉及到客户信息管理、服务请求处理和售后服务三大环节。
第二步:约谈业务方
组织软件销售、技术支持和客户咨询部门的负责人进行会议,了解他们对服务中心的具体需求。
第三步:设计统一流程
基于会议讨论,设计一个包含客户信息录入、服务请求分配和售后跟踪的标准服务流程。
第四步:约定运营路径
为软件销售部门增加合同审核环节,技术支持部门增加问题诊断环节,而客户咨询则直接进入服务请求分配环节。
第五步:定义为公司级标准流程
将最终确定的服务流程文档化,并组织全员培训,确保每位员工都能按照新流程工作。
企业要求
·客户信息存储位置:所有业务线客户数据统一在一个地方存储(同库处理),后续所有服务都从这里调取客户信息。
·服务请求处理:建立一个内部服务请求系统,自动将请求分配给相应部门。
·售后服务: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得到一个设计好的完整流程就可以得到了,按照我之前在《中台产品经理》一书中提出的标准的流程描述公式:流程-节点-动作格式来进行描述,结果如下:
流程1:客户信息管理
节点1:客户信息录入
节点2:客户信息更新
流程2:服务请求处理
节点1:服务请求接收
节点2:请求分类
节点3:请求分配
流程3:问题诊断与解决
节点1:问题诊断
节点2:解决方案提供
流程4:合同审核与签订
节点1:合同审核
节点2:合同签订
流程5:售后服务与反馈
节点1:服务执行
节点2:服务满意度调查
节点3:反馈分析与改进
我们可以看到通过这样的一套流程,我们不仅将整个公司的流程实现了标准化,更重要的一点在全局判断了整个公司内不同部门的流程后,我们可以更清楚知道哪些部分是有重大价值去进行系统化建设的(我在流程中标注的可系统化沉淀的动作)。
这些内容不仅是公共的而且是已经标准的动作,通过系统化管理可以充分发挥系统的优势:标准化。
综上,这里验证了我一直在给我带过的同学说过的一段话:B端产品人不仅仅是一位产品经理,更重要的是要成为企业内部的咨询顾问,只有这样才能路越走越宽!
本文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作者【三爷茶馆】,微信公众号:【三爷茶馆】,原创/授权 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 CC0 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