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上证指数重新站上3600点,各大券商都在高喊"科技成长引领8月行情",朋友圈里一片欢腾。但作为一个在资本市场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江湖,我总觉得这场景似曾相识——就像去年7月那波"政策底"后的狂欢,最后留下多少人在高位站岗?
一、高低是个伪命题
券商们说现在是"布局良机",但什么叫高?什么叫低?去年2800点有人说要崩盘,现在3600点反而成了"起点"。这让我想起小时候听的寓言——小马过河,老牛说水浅,松鼠说水深,最后发现深浅都是相对的。
真正让我在市场中活下来的,从来不是预测高低的能力。那些号称能精准逃顶抄底的大V,现在坟头草都三米高了。我见过太多次,明明股价在历史高位,机构还在持续加仓;看似跌到谷底的股票,资金却在悄悄撤离。
二、震荡市中的生存智慧
现在的市场有个怪现象:上涨像兔子跑,调整像乌龟爬。就拿最近这波科技股行情来说,真正连续大涨的日子屈指可数,大部分时间都在反复震荡。很多人熬不住这种折磨,要么提前下车错过主升浪,要么在假突破时追高被套。
但如果你能看到背后的资金动向,就会发现完全不同的故事。去年9月那波行情中,有只半导体股票40多天里真正上涨的不到5天,其余时间都在横盘。表面看让人抓狂,但只用用系统量化「机构交易特征」,就能看到橙色的「机构库存」数据在震荡中持续,说明机构当时积极参与该股,自然是在布局。否则,面对一个不涨的股票,机构何必费这个心?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三、警惕"僵尸机构"
最危险的陷阱莫过于"有机构=安全"的思维定式。去年二季度国家队大举增持茅台的消息出来后,多少散户跟风买入?结果股价不涨反跌。后来通过专业工具分析才发现,虽然机构持仓没变,但同样用系统观察「机构交易特征」,能够看到茅台当时的「机构库存」数据在跳水前已经消失了,机构热情降到了冰点。
这就好比参加一场舞会,虽然名单上都是社会名流,但如果他们只是坐在角落玩手机,这场派对注定热闹不起来。现在的A股市场里,这样的"僵尸机构股"至少占了三成。
四、八月行情的正确打开方式
回到开头说的8月展望。券商推荐的科技成长主线确实有逻辑支撑,但具体到操作层面,我建议重点关注两个维度:
首先看资金沉淀。就像煮开水需要持续加热一样,真正的行情需要资金持续流入。那些连续三周以上有资金沉淀的板块,往往能走出持续性行情。
其次看波动率变化。当某个板块的波动率从低位突然放大时,往往意味着变盘在即。这时候配合资金流向分析,准确率能提高不少。
在这个信息过载的时代,普通投资者最缺的不是消息,而是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我见过太多人把走势图当圣经,却忽略了背后真正的推手——大资金的交易行为。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