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武汉出发
两天驱车近1700公里
后备厢里塞满了
送给大凉山孩子们的
新年助学礼物
……
最近
因毕业论文致谢火遍全网的
彝族小伙苏正民回家了
“苏哥哥”给家乡的孩子们
送去助学礼物
苏正民是四川凉山的彝族小伙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2022届本科毕业生
得益于党的民族政策
他从一个放羊娃
成长为一名大学生
在他的本科毕业论文中
6000多字致谢内容
感动了万千网友
(详见>>>)
去年
苏正民完成
为期一年的家乡支教
回到母校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读研深造
今年寒假
热心公益的他
护送着爱心企业捐赠的
满满一后备厢助学礼物
踏上归乡旅途
将希望与祝福
带到家乡的大山里
苏正民和志愿者一起为孩子们发放新年助学礼包。
1月17日上午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
西昌“阿依圆梦书屋”
迎来了这个寒假的第一堂课
书屋里学习的孩子们
唱着《凉山谣》
清澈的歌声暖如春日
书屋外
一辆鄂A牌照的汽车缓缓停下
孩子们隔窗望去
苏正民跳下车
“苏老师!”“苏哥哥来啦!”
孩子们开心地跑出来
苏正民也顾不得旅途疲惫
向着孩子们迎去
领到新年助学礼包,孩子们都很开心。
从书屋到孩子们家里
礼物一件件送到孩子们手中
“孩子们的变化挺大的,
很多孩子现在更活泼,
更懂礼貌了”
苏正民表示
“山里孩子们的父母出门打工,
物质条件改善了很多,
但因此缺少家长的陪伴,
许多孩子却把自己
锁在了心里面的大山”
他希望
书屋里的书
和源源不断志愿者的接力
能丰富孩子们的生活
打开孩子们的心结
心怀感恩
投身志愿服务
“如果不是国家的帮扶,
以及很多爱心人士的资助,
能够读到本科对我而言
都是很奢侈的事情。”
这些年来
苏正民一直牢记妈妈的教导——
“别人给我们一碗米,
我们要回馈别人一袋米”
心怀感恩
是苏正民积极参与
社会志愿服务的动力
苏正民在尼波镇家访。
在他和同学们的努力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法学院志愿者协会
“苏正民”志愿服务队
从2020年成立至今
募集公益金130余万元
累计组织全国
600余名志愿者参与支教
筹集图书4万余册
开办6间“阿依圆梦书屋”
项目惠及1000余名凉山学子
研一寒假伊始
他又投身忙碌的志愿服务中
协调假期支教志愿者的课程安排
对接爱心企业捐赠的物资
苏正民时刻惦记着
家乡大山里的孩子们
希望他们都能像他一样
得到更多“走出去”的机会
苏正民和志愿者一起陪孩子们玩游戏。
用勤工俭学攒下的钱
给妈妈买恒温脚盆
来时礼物满满的后备厢渐渐空荡
只剩下一个包裹严密的箱子
那是苏正民
用自己勤工俭学攒下的钱
给妈妈准备的礼物
“妈妈是环卫工人,
日常工作要走很多的路,
腿上有严重的静脉曲张,
我给她买了一个恒温脚盆,
父亲去世后,
她一个人把我们三兄妹拉扯大
太辛苦了。”
带着礼物回到家中
苏正民迫不及待地
教妈妈使用起来
苏正民给妈妈的新年礼物,是用自己的勤工俭学金购买的恒温脚盆。
恒温脚盆里腾腾的热气
模糊了苏妈妈满是皱纹的笑脸
从她的脚尖暖到了心间
长江日报出品
采写:记者陈缤蕊 邓倩
摄影:记者陶康 黄骋
来源:长江日报
上一篇:2月8日侨银股份涨停分析:数字乡村,环保,固废处理概念热股
下一篇:年俗背后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