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的、焦虑的、匆忙的
1.盲目的:不了解新的电商业态规则。传统企业习惯做街边广告、车厢广告、店铺铺设,传统电商企业习惯做直通车、挂钻展,突然间要转到抖音直播,感觉完全不懂。
2.焦虑的:对原固业务形态产生的价格冲击。直播卖的东西越来越便宜,就会影响其业务体系。
3.匆忙的:直播发展速度过快,给企业带来的压迫感。许多企业还未考虑清楚为什么做直播,就匆忙上线直播项目,甚至建立子公司运营,其中也包括一些有规模的上市或准上市企业。出于对直播的不了解,首选方式大多以新增销售渠道出发。
最后发现,他们将用户送进了直播间,却破坏了自己的业务体系,线下业务和传统电商业务受到了更大冲击。
天坑、地坑、人坑
1.天坑——市场陷阱:新入直播的企业最注重两个问题,第一是直播上的市场价格,第二是能有多少毛利率。他们会发现,直播和他卖的完全相同的产品可能定价只有5块钱,但成本就有4块钱,再算上物流成本结果是亏损的。
但企业不知道当中有很多营销窍门和技巧:满额包邮、赠品、关联推荐、搭配促销等,不仅赚回了成本,也把所有的引流费算进去了,最后还能赚点利润。
2.地坑——成本陷阱:我们平时最多接触的服务商大概有三类:运营服务商、系统服务商和推广服务商。但很多服务商在专业性上会比较差。比如做运营服务商的就派两个人来做管理,单项技术开发占总投入的一半以上,在成本上非常容易失控。
3.人才——人才陷阱:最早期的新线上业态,人才都比较缺乏,直播刚刚兴起的时候,很多人是原来干淘宝卖家、天猫旗舰店和拼多多的,恰恰在那个时间段,专业人员的专业能力匮乏,导致方法很乱、尝试角度不清晰、试错成本太高。
比如直播的低价运营,目的是让仓储能够快速周转,但是结果是把销售量带起来了,也把产品的品质也带坏了,其投诉率和退货率基本是整个品牌服务体系里最高的。
最不靠谱的三个做法
1.某大拿说,我曾经给一个品牌做过一个月的电商顾问,那时候我给了他们一个有生以来最中肯的建议:不要外聘电商顾问。因为没有天天在你们公司,根本无法了解运营过程中的细节和面临的问题核心。
真正了解企业的是它的内部人员,运营了解业务体系,管理层了解企业人员管理构架,客服了解客户所有的投诉和需求。
2.我们要学习某某品牌有一种现象叫“羊群效应”。某个品牌用一种营销思路或一套运营体系成功创造了销售奇迹,就会有无数趋之若鹜的商家争相效仿。在一个品类里,用一种方式成功营销的往往是最具优势的TOP 1~3。
随着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基本是第一和第二,连第三都没机会。我们真正要关注的是什么方法适合自己,而不是学习那个品牌。
3.去中间商化。电子商务曾经一直主张让用户与生产商直通,也就是“去中间商化”,但我认为这也是个伪命题。很多知名品牌,比如三只松鼠、小米生态链下的所有企业、华为等都是代加工,我们有仓储,但没有配送,有工业设计,但没有加工链。这些中间商怎么去?
不少企业把自己的固定资产和供应链体系拉得太长,将原本很轻的商业化模式变重,导致资金链不足,最后资金链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