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市场点评
本周在北向资金继续流出下,市场持续调整。2024年全球流动性拐点成为全球资本市场关注热点,美联储何时降息成为市场投资行为的重要参考。市场预计2024年第二季度有望成为本轮美联储降息开始,美债的无风险收益率将下降,对全球资本市场将产生正面影响。
目前国内市场很大程度受外资状况影响,在外资流出下市场将继续等待。
(应莹 2023.12.10)
11月以来基金分红近280亿元 54只基金年内累计分红5次及以上
以红利发放日为基准,11月以来共有535只基金实施分红(A/C类分别计算),累计分红278.81亿元,67只基金分红总额超1亿元。从分红金额来看,分红超亿元的基金中,中长期纯债型基金“出力”最大。有32只基金产品分红金额超1亿元,合计分红总额达73.93亿元。统计显示,54只基金年内已累计分红5次及以上,均为债券型基金,华泰紫金月月发1个月滚动A分红总数达到11次,南华价值启航纯债C、工银中债1-3年国开行C、嘉实超短债A、凯石岐短债A等12只基金年内分红次数达到10次。
(证券时报)
加仓!越跌越买!
近日,上证指数再度跌破3000点,虽然市场整体信心仍显不足。不过中国基金报从仓位数据和采访得知,私募逆势在进行加仓操作。多位受访私募表示,市场悲观情绪已经过度并得到集中释放,在市场变化中积极加仓,逢低布局优质共识。
翼虎投资董事长余定恒表示,现阶段来看,A股的政策底和估值底都已经出现,等待业绩底的到来。而由于这轮的政策底是托底式而非托举式,所以L型的探底周期预期变长,但是下跌的空间有限,探底的空间变窄。
(中国基金报)
首批这类基金,卖超76亿
备受关注的公募费率改革后推出的首批20只浮动费率基金,已全部宣告成立。20只基金首募规模合计超过76亿元,为市场带来增量资金。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受到基础市场震荡的影响,当前权益类基金销售仍偏弱,浮动费率基金整体销售不俗,一方面,或与新产品的让利措施及知名基金经理出战有关;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市场机构和投资者对后市的信心,在经过较长时间的调整后,市场向下空间已不大,当前或是逆势布局的好时机。
(中国基金报)
近400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
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8日,月内已有12只产品(统计初始基金,下同)提前结束募集。而在11月则有48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创下年内新高。
拉长时间看,年内共有398只产品提前结束募集,产品类型包括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债基、指数基金、FOF等,其中债基产品数最多,占比近六成。
(中国基金报)
公募基金交易佣金改革启动 或加速向买方投顾转型
公募基金降费改革正在持续推进,在业内讨论已久的公募基金行业佣金改革迎来相关规定的征求意见稿。从改革进度来看,公募基金行业第二阶段费率改革工作正式启动,这也意味着,基金万分之八的佣金费率或将成为历史。
有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公募基金费率中枢下移是未来行业的长期趋势,基金费率改革是短期的阵痛和长期的利好并存,金融机构需更多思考如何在保有自身优势的同时寻求合适的合作方,并将更多优质的资源引入自身生态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第一财经)
门槛最高升至千万!私募重磅规范迎修订 影响几何?
这项私募监督管理办法拟修订更新。12月10日,北京商报记者关注到,近日,中国证监会发文拟对《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私募办法》)进行全面修订,其中,提及明确细化合格投资者标准,私募合格投资者门槛最高升至千万。在业内人士看来,上述举措增加投资者的资金门槛,可能会限制一部分潜在投资者参与基金,提高门槛意在保护投资者。不过上述部分投资门槛的提高,也可能导致不少小额LP(有限合伙人)的“折戟”,对天使投资的影响可能更大、更广。
(北京商报)
曝光!知名公私募、外资机构出手
近日,多家上市公司披露《关于回购股份事项前十大股东及前十大无限售条件股东持股情况的公告》,曝光了部分资金的最新调仓动向。其中不乏知名私募机构高毅资产、外资机构瑞士联合银行集团、香港中央结算公司、头部券商,以及知名基金经理等主体的身影。
(中国证券报)
中信证券:公募基金佣金率约下降33% 影响证券行业收入约1.4%
目前A股市场毛佣金率为万分之2.64(净佣金率按2023年1-6月数据测算,经手费与证管费按8月调降后最新水平计算)。在仅考虑佣金率调整的情况下,预计A股市场席位租赁佣金规模可能从2022年的188.7亿元下降至126.4亿元,降幅为33%;其中,被动股票型佣金(剔除联接基金)规模将从2022年的9.0亿元下降至4.2亿元、其他股票及偏股型基金(普通股票、指数增强、灵活配置、偏股混合、平衡混合和多空股票)的佣金规模将从2022年的160.5亿下降至106.4亿。2023年上半年,席位租赁佣金占行业总收入比重为4.3%,预计此次降费影响证券行业收入1.4%。
(证券时报网)
次新基金业绩分化 首尾相差72个百分点
在主题快速轮动的结构性行情中,次新基金的业绩表现也出现分化。其中,26只主动权益基金逆势斩获正收益,占比12.04%。具体到单只产品,成立于2023年4月7日的泰康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成立以来收益率为32.82%。
另一方面,业绩表现较差的一只主动权益基金,成立以来跌幅39.91%,与业绩最好的基金相差72个百分点。这只成立于去年12月的6个月持有期科技主题产品重仓新能源板块,近一年来表现不佳。
(中国基金报)
日活“过亿”新阵地 四家公募试水基金直销
虽然格局渐趋稳固,但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仍持续给基金销售带来“新阵地”。记者近日从业内独家获悉,目前有四家基金公司在某日活量“过亿”的移动互联网阵地上开通了基金交易功能,试水基金直销。这些基金公司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涵盖到大中小型公募。据该公募电商人士透露,除上述四家公募外,目前还有其他公募也在考虑在新阵地开通基金交易功能,该公募电商人士所在基金公司就是其中之一。
(券商中国)
再创新高!这些基金出海赚嗨了 未来两年仍有机会?
截至12月8日收盘,印度SENSEX30指数逼近70000点,一举超过了刚于12月4日创下的历史高点。拉长时间来看,印度SENSEX30指数从2000年至今的涨幅更是逼近13倍。受益于此,提前布局印度市场的公募基金,今年以来累计收益已达两位数。相关基金布局的,多为印度的金融、消费、工业、能源、医疗保健等领域公司。
目前,印度市场目前估值处于均值略偏下位置,从明年、后年,甚至更长时间看,当前估值水平仍有吸引力和性价比。
(券商中国)
什么情况?都买新能源股票 主题基金收益相差69个点!
同样的主题基金,却有着不同的命运,今年以来,重仓新能源的主题基金业绩首尾相差竟达到69个百分点!随着新能源热潮减退,行业主题基金业绩分化严重。但梳理今年基金业绩红榜发现,仍有多只新能源基金赫然在列。其制胜秘籍在于捕获汽车智能化结构行情,在上半年收获显著增长,并在第三季度适当调仓,避免了大幅回撤。
受访基金经理表示,将继续看好新能源汽车整车,以及AI加速智能驾驶与机器人等方向。
(中国证券报)
人数为近5年较高水平 基金经理“出走潮”追因
记者根据Wind资讯统计发现,2023年以来至12月7日,已经公告离职的基金经理已达300位,且其中不乏多位知名基金经理的身影。而从历年基金经理离职数据看,这一数字已经创出近5年基金经理离职数量的较高水平。
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临近岁末,“排名大考”将至,业绩压力、个人选择及机构内部调整等,成为基金经理“离职潮”出现的原因。此外,基金经理离职限制日渐趋严,也成为一些此前有意离职的基金经理们出走的“催化剂”。
(经济观察报)
基金业大佬四季度布局揭晓 这些个股受追捧!
近日,冯柳、朱少醒、冯明远、杨锐文、傅鹏博等一众基金业大佬四季度布局揭晓,大消费、医药以及新能源等赛道受热捧。大消费行业重仓个股例如安琪酵母、华依科技、双环传动、冠盛股份、东方雨虹;医药行业重仓个股例如贵州三力、益佰制药、何氏眼科、开立医疗、伟思医疗;布局新能源赛道个股例如金宏气体、蓝晓科技、东方电热等。
(中国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