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晚报讯(记者 杨硕)由上海证券报、上交所投资者服务部与博时基金联合举办的“科创100”2024年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日前正式启动。
博时基金董事长江向阳表示,科技创新对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科技创新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公募基金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投资能力建设,助力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在服务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打造一流的投资机构。
江向阳表示,科技金融既是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的“考卷”,也是巨大的机遇所在。科技创新产业为未来投资提供了“长坡厚雪”,产业的创新发展为投资提供大量的优质长期投资标的。基金管理人一方面对接大众财富管理的需求,一方面通过投资对接资本市场。要让大众分享科技创新带来的增长红利、助力实现大众资本到产业资本到科创企业的高质量循环,关键在于提升自身的对于科技创新的研究和投资能力,同时通过好的产品和好的服务,提升基金持有人对于科创投资的获得感。公募基金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投资能力建设,助力畅通“科技-产业-金融”的良性循环,在服务科技创新的过程中,打造一流的投资机构。
在主题演讲环节,浙商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超表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我国新质生产力产业布局聚焦八大新兴产业和九大未来产业这十七个赛道。二级市场的主要投资机会在九大未来产业。在风险偏好抬升的前提下,新质生产力将在二级市场上迎来比较长期的投资机会。
在谈到今年二级市场上的投资机会时,李超预计,下半年A股大盘总体趋于震荡,结构性行情或仍是主流。建议关注三大主线,一是资产荒背景下的高股息红利类资产;二是上游资源品有望形成量价齐升的行情;三是新质生产力尤其是“未来产业”9大赛道对应的成长股。
博时基金首席投资官曾鹏表示,新质生产力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这是2024投资主线,看好人工智能算力、新能源汽车、民用航空、合成生物学、量子计算等细分方向。
曾鹏表示,新质生产力包括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指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是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产业;未来产业代表着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先机的关键所在,是全球创新版图和经济格局变迁中最活跃的力量,是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
2023年11月,“科创100”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第一期正式启动,截至今年4月,调研行共走访十家“科创100”成分股公司,覆盖北京、上海、成都、长沙、浙江、广东等地区,涵盖数字经济、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多个硬科技领域。活动同时邀请多家券商等机构客户、个人客户和媒体朋友等共计超过500位嘉宾参与。通过实地调研,有助于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深化对上市公司业务和投资价值的理解,多方反馈积极、反响良好。
调研行第二期将持续围绕科创投资主线,结合博时基金的主动、被动投研和投资者服务,帮助投资人更好地了解中国科创企业的发展,深入了解科创100指数的投资价值,持续深化新质生产力投资内涵。(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