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总,你的‘繁花’生意怎么样了?”干了近十年内贸后转型做外贸的义乌朵芙仿真花创始人陈金宝,因为大热剧《繁花》,最近听到不少好友们的玩笑话。
摆过地摊、开过小店,最终在义乌这块创业热土上,摸爬滚打多年的“宝总”走起了“花路”。
对这些“年轻”的外贸人而言,生意经正在发生改变,而AI工具的加入,降低了与世界做生意的门槛。
靠着AI工具赚到了一桶金
近些年义乌“宝总”把目光转向国际市场,“拳头”产品就是五彩斑斓的仿真花。这些产自义乌的“繁花”,怎样俘获海外客商的心?
没有出国跑市场找订单,英文也说得不太溜,陈金宝和他的团队却靠着一款AI工具拿下了老外的订单,并做到了年出口额2000万元的新纪录。“一旦门槛降低,嗅觉敏锐的义乌老板自然蜂拥而至。我这条街上,就能找出十几个老板这几年开始做阿里国际站了。”陈金宝感慨道。
最近,陈金宝坐飞机出差,旁边恰好坐了一位老外,想“搭个讪”看看有没有生意可谈,他打开阿里国际站的商家后台,输入中文实时翻译成相应的外语,“嘿,你还别说,对着念就聊上了天。”陈金宝说,英语不好,可以把阿里国际站的商家版app当翻译软件来用,语言已经不是难题了。
就在今年,各大平台纷纷推出的“半托管”模式,更是给这些掌握了供应链整合优势的传统贸易人,快速切入跨境电商提供了契机。
4月以来新增商家77.5%
“像围巾商家聚集的福田三区、饰品老板首选的兴中小区,更不用说本身电商氛围浓厚的北苑。”义乌跨境电商协会会长徐俨,也明显感觉到义乌老板正在寻求出海新模式,整体的跨境氛围都更加浓厚了。
阿里国际站数据显示,今年4月以来,国际站上义乌的新商家数量同比增长77.5%。“义乌出海产业带地图”则显示,当地各个商家聚集的乡镇、街道几乎已经成了“国际站小镇”“国际站小区”。这背后,是近几年阿里国际站推出的AI外贸工具和半托管服务,大大降低了义乌老板们转做外贸的难度。
专做饰品的义乌外贸老板冯俊峰,同样从传统外贸转型阿里国际站。完善的数字外贸服务,恰好符合他心目中一门好生意应该有的样子:资金回转快,平台有跨境物流能力,而且还能帮忙解决语言问题。
阿里国际站的AI外贸工具推出仅仅半年不到,就有1.7万中小企业订购使用,AI优化过的商品在海外的搜索量大幅提升37%。当前阿里国际站一年的线上成交额近500亿美元,而阿里国际站支持的B2B出口规模更是达到了3500亿美元,成为中小企业出海的主力赛道。本报记者祝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