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钟国斌
5月22日晚,上交所披露,因武汉格蓝若智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及其保荐人撤回发行上市申请,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第六十三条有关规定,上交所终止其发行上市审核。
从审核流程来看,格蓝若在去年5月申报获上交所受理,6月收到首轮问询,8月回复问询,之后就没了下文,直至如今撤回。
公开资料显示,格蓝若成立于2018年,公司主要从事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及相应在线监测平台开发建设等技术服务。报告期内(2020年到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包括互感器计量性能智能监测装置销售收入和技术服务收入,其中前者占比分别为100%、70.08%、98.83%。
2020年到2022年,格蓝若营业收入100%来自前五名客户,其中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及其下属公司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99.96%、84.88%和51.20%。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看似来自第一大客户国家电网的收入下降,但第二大客户湖北正源唯一股东为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工会委员会,亦为国家电网系统内公司(2022年贡献格蓝若约40%的营收)。公司产品结构较为单一,对电网客户需求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所引起的风险承受能力较弱。
在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客户高度集中于国网系统内公司的原因,对第一大客户(合并国网系统内公司)销售占比显著高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原因及合理性;对国网系统内公司销售集中于区域中个别省份以及未在其他区域实现大规模拓展的原因。并要求说明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即能与电网公司交易的原因,是否存在商业贿赂、利益输送或其他利益安排。
业绩方面,招股书显示,2020年至2022年,格蓝若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893.67万元、5621.55万元、4.17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1003.73万元、-1894.71万元、1.8亿元,尽管公司营收呈增长趋势,但净利润波动较大。
此次IPO,格蓝若“狮子大开口”,抛出了高达12.83亿元的融资方案。要知道,即便经过两年爆发式增长,公司截至2022年末的净资产也只不过1.7亿元,此次IPO募资额,达到了公司净资产的7.5倍。其中,约9.8亿元募资用于生产、研发及营销领域建设,3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度格蓝若的现金分红为1840万元,系未分配利润实缴注册资本,分红金额高于同期净利润;2022年公司又有8500万元的现金分红。
上交所要求公司结合规模、报告期内存在大额现金分红,分析募投项目进行补流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以及结合销售模式、客户高度集中及同行业公司等情况,分析募投建设营销及技服网点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在招股书中,格蓝若称:“变电站高压电能计量系统智能检定新技术及装备”项目经权威机构鉴定,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这一说法被上交所质疑,要求说明“是否为有偿取得相关鉴定结果”。
在问询中,上交所要求公司结合主要产品的关键技术指标、招投标的相关技术要求等,并与国内外竞品进行对比量化分析,说明主要产品的技术先进性,以及是否具备成本效益优势。
上交所还要公司说明相关技术成果鉴定参考的主要因素、方法,尤其是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依据是否充分,是否为有偿取得相关鉴定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