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早间,碧桂园(02007.HK)在港交所公告,Ever Credit Limited于2月27日向香港法院提出对公司的清盘呈请,内容有关呈请人与碧桂园之间本金约16亿港元的未支付定期贷款及应计利息。
受此消息影响,碧桂园开盘大跌,一度跌超12%,截至发稿,报0.64港元/股。
据悉,公告中提到的Ever Credit Limited(永恒信贷有限公司)是从事制造及销售覆铜面板业务的建滔集团的全资附属公司。去年10月,建滔集团曾发布公告称,碧桂园未能根据融资协议偿还永恒信贷15.98亿港元款项,因此向碧桂园发出法定要求偿债书,要求偿还到期应付款项。
对于债权人的此次清盘呈请,碧桂园的态度是“坚决反对”,并回应称公司涉建滔集团的债务金额在境外整体有息负债占比很低,单一债权人的激进行动不会对公司保交楼、正常经营以及境外债务整体重组产生重大影响。
从碧桂园负债情况来看,2023年中报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碧桂园的银行及其他借款、优先票据、公司债券和可转换债券分别约为人民币156176百万元、人民币68682百万元、人民币26944百万元和人民币6103百万元,共计人民币2579.05亿元。
碧桂园境外整体有息负债的规模尚未可知,不过仅从公开的美元债情况来看,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碧桂园共存续15只美元债,当前余额为128.1亿美元。与之相比,15.98亿港元(约2亿美元)仅是其1.6%,占比较低。
碧桂园认为,参考业内其他违约上市房企案例后,个别债权人向香港法院申请公司清盘的情况较为常见。公司坚决反对呈请书,并将寻求法律意见,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与顾问团队积极妥善抗辩应对。
银柿财经在梳理后发现,房企接获清盘呈请现象较为普遍。2022年以来,包括融创中国(01918.HK)、新力控股、花样年、福晟国际、大发地产(06111.HK)、佳源国际、阳光城、中国恒大(03333.HK)在内的多家房企都曾被债权人提起过清盘呈请,申请人多为个别的债权人,金额从几十万美元到几亿美元不等。
从结果来看,虽然大多被法院驳回,但这其中也不乏形成了实质性进展的,比如佳源国际和中国恒大先后于2023年5月和2024年1月被法院颁令清盘。
值得一提的是,在佳源国际的清盘案中,诉讼所涉债务金额为1450万美元,在其境外债务中的占比不高。不过从佳源国际清盘令中法官的态度来看,清盘原因或与其境外债务重组的进展有关。法官认为,虽然有80%的债权人同意佳源国际重组,但是重组计划不具体,只是一个想法而已,缺乏实际的行动。
在中国恒大清盘案中,法官给出的理由同样与重组进展有关,指其债务重组方案欠缺进展,公司资不抵债,正式颁令中国恒大清盘。
这意味着对于碧桂园而言,相较于申请清盘的债权人金额,能否有效推动境外债务重组的进展或将成为其日后不被清盘的关键。
在被问及重组进展时,碧桂园方面表示,自公告无法如期偿付所有境外债务以来,公司已聘请财务和法律顾问,协助评估本集团的资本结构及流动性状况,并制定整体的解决方案。目前已与境外主要债权人团体代表小组建立了有效沟通机制,境外债整体重组正在积极有序推进。
在碧桂园看来,公司清盘是各方皆输的结果。公司将持续与主要境外债权人团队积极协商沟通协作,以寻求最优解决方案。
来源:银柿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