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在俄企业所受阻碍
(一)舆论压力。如耶鲁大学对在俄罗斯的外资企业进行了统计,将外资企业在俄罗斯的退出程度分为“A-F”多个等级,并毫不讳言地称其工作“激励”了1000多家公司退出俄罗斯。耶鲁大学也为在退出承诺中“食言”的公司单独开辟了一个页面,并将400家持续在俄运营的大型跨国公司列为“失责400强”(The Feckless 400)。乌克兰的基辅经济学院也在“leave-russia.org”网站上实时更新在俄外资企业的退出与留存状态,并呼吁各企业“停止与俄罗斯的所有业务”。诸多西方主流新闻媒体也对在俄企业的撤出与滞留进行跟踪报道。名为“道德评级机构”(Moral Rating Agency)的网站使用自制的“道德算法”对外国公司撤离俄罗斯的行为进行打分,并对各公司的行为给予有明显倾向性的评价标签。这些行为给相关在俄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社会舆论压力。
(二)经济制裁与军事冲突。日本贸易振兴机构简报的调研显示,物流混乱停滞、贸易结算困难、出口禁令制裁高居在俄日企面临困难的前三名。事实上,美西方国家的对俄制裁并不能要求本国跨国公司从俄罗斯撤资,因为这与联合国与经合组织的规范违背。但制裁本身显然会给在俄跨国企业带来许多经营问题。另外,资本流动的限制使得企业很难将资金转移到国外。这类问题不仅仅影响来自对俄“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公司——例如,印度石油公司汇回约6亿美元俄罗斯股息的意图便实现得异常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