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中国农历除夕前一天,一家名为SolarJuiceCo.,Ltd.(简称SolarJuice)的公司,悄然在美国证监会(SEC)更新了招股书。
公司计划以每股5-6美元的价格发行300万股股票,筹资1700万美元。如果进展顺利,投资者不久后就可以在纳斯达克交易这家代码为“SJA”的光伏公司股票。
SolarJuice成立于2015年,主要为澳大利亚和美国的住宅和小型商业企业提供光伏能源解决方案和屋顶光伏安装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SolarJuice背后,站着的是曾经叱咤风云的“光伏大佬”彭小峰——其掌控的阳光动力(SPIEnergy)持有SolarJuice100%股权。
SolarJuice的IPO之旅,让业界很多人大呼惊讶。原来,2018年上了“红色通缉令”远走美国的彭小峰,并没有销声匿迹、一蹶不振,而是在继续着他的光伏事业,如今在大洋彼岸已打造出一条覆盖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电站开发运营的完整光伏产业链。
在美国搞出完整光伏产业链
2011年,彭小峰在美国买下了SPI Energy70%的股份。SPI是一家注册于美国加州,并在美国最早上市的太阳能公司之一,总部位于加利福尼亚州麦克莱伦公园。
2020年以前,SPI主要业务为光伏电站EPC和电站运营。到2021年,彭小峰开始大举谋划光伏全产业链布局。
这年2月,SPI通过SolarJuice从破产的美国户用太阳能安装商Petersen Dean手中购买了Solar4America品牌以及一份尚未建成的户用太阳能合同清单,从而进入屋顶和太阳能安装市场。
同年12月,SPI旗下全资子公司SPI Solar收购了加利福尼亚州萨克拉门托的一个太阳能组件制造厂,并于2022年开始以Solar4America品牌名义生产组件。
2022年9月15日,SPI注册SEM Wafertech公司,启动了太阳能硅片制造业务。
2023年7月,SPI又宣布,将在美国建立一个新的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工厂,由公司全资子公司Solar4America建设,计划于2024年年底实现生产。
(广告位)
SPI年报显示,到2023年4月,Solar4America组件制造工厂产能为 700MW,已具备一系列组件的生产能力,包括330W/60电池片、410W/72 电池片、410W/108半片电池片住宅市场全黑组件以及410W/60片电池片组件,适用于工业和商业市场的72块电池(银色)和550W太阳能组件。
SPI称,到2023年底,其组件产能将增至2.4GW。而SPI的硅片初始产能1.5GW,计划在2023年年底前投产。至2024年,其硅片产能将提升至3GW。
SPI旗下 Solar4America 制造工厂
此外,SPI在美国、英国、希腊、日本和意大利还拥有总计251.99MW的光伏项目和5.45MWh的储能项目,向当地电网出售电力。同时SPI在美国还拥有12.04MW在建项目,其中大部分将在2023年并入电网。
截至目前,彭小峰在美国的光伏产业链已经覆盖了从硅片、电池片、组件以及电站开发、运营等环节。规模虽无法与国内头部企业相比,但在美国已属大厂级别。
值得一提的是,彭小峰在2022年6月还将SPI旗下的电动汽车品牌凤凰汽车(Phoenix Motorcars,股票代码“PEV”)拆分至纳斯达克上市。到2023年4月,SPI间接拥有凤凰汽车已发行普通股约82.6%的已发行投票权。如果本次SolarJuice能够成功上市,彭小峰将在美国拥有第三家上市公司。
市场环境方面,由于美国政府出台了《通胀削减法案》,通过税收抵免等鼓励政策全力扶持本土制造产业链(SPI在加利福尼亚的制造工厂,每生产一瓦太阳能组件就可获得0.07美元补贴)。美国对中国光伏的贸易保护壁垒抬高,现阶段美国光伏市场利润高、竞争对手少,相比国内的卷到极致实在是好上太多。
SPI在公告中表示,“美国电池和硅片产能尚未加速,具备极大的成长空间。”对于彭小峰的异质结布局,业内也颇为看好,毕竟本轮的技术竞争是以P型向N型的电池技术迭代引发的,异质结产品前景看好。如果能在核心技术上有所突破,加上其全产业链的布局加持,SPI有望在美国市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随着旗下业务像模像样的发展起来,彭小峰也开始抛头露面起来。1月17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办的2024北美国际太阳能技术展(Intersolar North America)上,彭小峰携旗下Solar4America品牌参展。
一切看起来都在变好,SPI的新能源阵仗看起来也颇具规模。不过,从财务数据看,未远未到收获期,彭小峰要想恢复往日的荣光,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SPI年报显示,2022财年净销售额1.775亿美元(较2021财年的1.62亿美元增长9.6%),营业亏损为2860万美元(低于2021财年的4150万美元)。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2.311亿美元,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总额为350万美元。无论是从营收规模,还是盈利水平,SPI放在国内只能算是个四五线的小厂。
期待彭小峰的美国“重启”,能够写下“屡败屡战”后的成功翻身故事。
来源:华夏能源网,有删减改动
更 多 新 闻
● 新签4.4GW!央国企、光伏龙头奔赴新“热土”
● 美国首家太阳能玻璃厂!光伏制造供应链再完善
● 寻求2GW组件!印度电力公司SJVN招标
● 这个国家,进口了17.5GW太阳能组件!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