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I (Fast Interface for New Issuance)是港交所为了全面简化和数码化香港首次公开招股结算程序而开发和推出的全新平台,将新股从定价至股份开始交易的时间由五个营业日(T+5)大幅缩短至两个营业日(T+2)。
FINI以云端平台架设,首次公开招股中的保荐人、包销商、法律顾问、银行、结算参与者、股份过户登记处及监管机构等不同持份者将以电子化方式合作,以履行各自在首次公开招股项目的职责。
港交所已于11月22日正式启用IPO结算平台FINI。
港股冻资成为历史
新制度下,发行人分派股份后才向中介收取认购资金,一般来说将在截止招股的翌日上午定价、中午分股抽签,同日下午通知中介其客户成功认购数目,并由中央结算向中介收取认购金额,并不用退款,整个过程理论上没有大规模认购资金冻结,日后亦不会因冻结金额过多而影响银行体系。这意味着理论上新股IPO期间将不会再有大额资金遭冻结。
根据数据,2021年香港IPO共冻资6.9万亿,因冻结资金所产生的孖展利息预计达到21亿港元。
2021年上市的快手-W成为港股IPO历史上的“冻资王”,其招股期间冻结资金高达1.2万亿港元,占当年新股冻资总额的18.35%。由于大部分投资者在认购快手-W时都使用了孖展,LiveReport估算冻结资金产生的孖展利息或超过3.5亿港元。据报道,因快手IPO冻结了大量预付资金,当时曾导致港元市场流动性抽紧,Hibor(香港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全线走高。
不过随着FINI引入全新的公开招股资金预付模式,“百万人打新、万亿资金冻结”的盛况预计将成为绝响。
FINI对市场的影响
FINI作为重要市场改革,可以提升市场效率,协助市场有效管理风险和成本。好处包括一是降低投资者冻结资金期间需要承受的风险,二是减少孖展利息的支出,三是提高整个港股的资金使用效率,四是提高港股IPO整个上市效率。具体来看:
1、对港股市场的影响
据港交所表示,这次改革不仅能维持和增长香港在众多国际集资中心的领导地位,使得投资者更早接触到新的上市公司,降低市场风险和改善各方的参与效率,亦能使香港的公开招股市场更加热络、稳定,并为数码化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FINI可以优化上市流程,提升港股IPO整体上市效率,推动香港市场基础设施现代化、促进市场合作,标志着香港资本市场发展迎来一重大里程碑。
FINI制度缩短了结算时间,并且优化了资金预付模式,有望舒缓新股超额认购对港元资金流及银行同业拆息市场引起的影响和压力,缓解市场流动资金紧张。
2、对投资者的影响
其一,结算周期缩短可以减少投资者的孖展利息的支出,降低整体新股交易成本。由于孖展利息成本下降,有可能会增加投资者融资申购的意愿。
其二,结算周期缩短可以降低投资者在定价与挂牌中间所要承受的市场风险。
其三,FINI平台启用后,中介必须提供客户身份证或者护照号码,可以杜绝重复认购,投资者不可以再透过多家券商认购新股,也不能同时透过券商及电子方式(eIPO)认购。遇到热门新股,将只能采取加大融资认购的方式来提高中签概率。
3、对香港券商的影响
FINI引入了全新的公开招股资金预付模式,发行人分股后中介才须缴款,这对券商形成重要利好。
推出FINI前,证券行/银行一般在截止招股前一日中午12时前需要全数预付认购金额;推出FINI后,证券行/银行在截止招股的翌日下午(分股后)才需要缴纳认购资金,而散户是否在分股前不用预付认购金额视乎客户与中介之间的安排。
这意味着,证券行/银行不用再拆入大量资金就能应付热门新股,热门新股通常中签率较低,中签分股之后再缴纳资金将大大减小证券行/银行的资金压力。
不仅如此,缩短定价至上市的时间本身也能提高券商的资金使用效率。此外,提升港股IPO效率也将吸引更多公司来港上市,亦对券商产生积极影响。
不过,FINI启用后,孖展利息占新股申购成本的比重下降,孖展券商在IPO中的影响力会削弱。因此,FINI对以孖展收入为主的孖展券商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冻结资金的天数从5个营业日变为2个营业日,对孖展利息的收入影响预计超过50%。这些券商是否会通过提高孖展利率或者提高新股认购手续费来弥补则有待观察。
4、对投行的影响
FINI将新股程序电子化,不同的人可以在同一时间、同一平台上一同工作,流程会更加顺畅。
港股新股结算周期缩短获得香港业界认可。缩短结算周期,将降低外来因素对公开招股价格发现过程的影响,使得公开招股发行人和投资者更能善用市况做出判断。这种改善也能令公开招股估值更反映现实市况,驱使投资者参与新股发行,从而提升发行成功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