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证监会网站发布关于嘀嗒出行公司(嘀嗒出行)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嘀嗒出行将计划发行不超过1.94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嘀嗒出行完成境外发行上市后15个工作日内,应通过中国证监会备案管理信息系统报告发行上市情况。嘀嗒出行应当按承诺严格落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等部门提出的整改要求,并在境外发行上市过程中严格遵守境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则。
嘀嗒出行自本备案通知书出具之日起12个月内未完成境外发行上市,拟继续推进的,应当更新备案材料。
根据港交所上市规则,企业需在聆讯审批日期至少4个营业日之前需提交“备案通知书”,意味着嘀嗒出行已取得进行香港上市聆讯的前置要求,或很快在港交所进行上市聆讯。
综合 | 证监会 证券时报 编辑 | Arti
本文仅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交易建议
据港交所网站,嘀嗒出行于2023年8月30日递交招股书,中金公司、海通国际与野村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从财务表现来看,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嘀嗒出行分别实现营收7.54亿元、7.81亿元和5.6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21.94亿元、17.31亿元、-1.88亿元。2023年1-6月,嘀嗒出行的营收为3.96亿元,净利润为-2.2亿元。非国际财务报告经调整期内净利润分别为3.4亿元、2.4亿元、8471万元、8572万元。
嘀嗒出行主营业务可以分为三部分,分别是顺风车、智慧出租车服务、广告服务。
其中,嘀嗒出行主营业务为顺风车平台服务,收益主要来自向顺风车私家车主收取服务费,截至2023年6月30日,这一服务费的百分比为10%左右。
根据招股书,按搭乘次数计算,2022年国内顺风车市场中,前三大顺风车平台市占率合计为94.3%。按2022年顺风车搭乘次数计,嘀嗒出行市场占有率为32.5%,较2021年减少5.6个百分点,行业排名由第一降至第二。
对于顺风车市占率及行业排名下降,嘀嗒在招股书中称,主要因为顺风车市场具有高度区域性,2022年嘀嗒重点布局的城市受疫情影响较大,导致公司市占率下滑。
嘀嗒出行官方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在全国366个城市提供基于App的顺风车平台服务,拥有约1520万名认证私家车车主。自成立以来至2023年6月30日,嘀嗒出行已为约6360万名顺风车乘客提供服务。
就具体业务数据来看,2020年至2022年,嘀嗒出行顺风车交易总额(GTV)分别约为81亿元、78亿元、61亿元;同期,顺风车收入分别为6.72亿元、6.95亿元、5.15亿元,在总营收中占比分别为89.1%、89%、90.5%。2023年上半年,顺风车GTV为43亿元,同比增长53.6%;收入3.74亿元,在营收中占比高达94.4%。在业务上,2023年上半年,顺风车收入占比94.4%,网约车和广告服务收入占比分别为1.8%和3.8%。
根据F&S报告,中国四轮出行市场由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网约车及顺风车组成,2021年的订单总数分别约为144亿、18亿、102亿和3亿。这意味着,嘀嗒出行所处的业务领域(出租车扬招、出租车网约和顺风车)占据中国四轮出行市场超六成份额。
其中,顺风车市场将成为增长最快的细分市场,复合年增长率为28.0%。出租车市场在中国四轮出行市场所占份额最大,但扬招业务占比高达89.8%,扬招场景数字化仍处于早期阶段。
据招股书,嘀嗒出行在上市前的股权架构中,控股股东是5brothersLimited,持有公司33.57%的股份,并拥有公司50%的投票权。
5brothersLimited是五位联合创始人宋中杰、李金龙、朱敏、段剑波、李跃军共同控股的公司,他们分别持有5brothersLimited的59.33%、10.87%、10.87%、10.87%、8.06%股份。
嘀嗒出行2014年起家于顺风车业务,原名嘀嗒拼车。2018年1月,嘀嗒拼车对外宣布正式完成品牌升级,从嘀嗒拼车升级为嘀嗒出行。
公司成立以来,嘀嗒出行共完成5轮融资,投资人中不乏蔚来资本、IDG、崇德资本、易车网、高瓴、京东等知名机构。
招股书显示,蔚来资本通过Leap Profit及SMART合计持股21.92%,为第一大外部股东;IDG资本持股10.43%,为第二大外部股东;华兴资本通过Eastnor Castle持股7.29%;易车控股通过易车香港持股5.05%;高瓴资本通过HHSPR-IV Holdings持股4.23%;京东集团通过Sumptuous Canna持股4.23%;携程通过Ctrip Investment持股2.92%。
招股书显示,此次IPO募资拟重点用于以下方面:提升技术能力及升级安全机制;扩大用户群并加强营销及推广计划;增强变现能力;在中国出行市场价值链中选择性地寻求战略联盟及投资收购机会等。可以看到,嘀嗒出行将进一步夯实两大业务的底层基础,以促进公司的蓬勃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