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智库
编辑|王晓旭
(一)
小米SU 7 如果36万,你会买吗?最近,一款小米纯电动轿车已经完成上牌,保险费用显示为顶配36.14万元。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表示,新车备案对价格没有硬性要求,所以“此价格没啥参考价值”,随后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转发了此微博,并表示“还是有懂行的”。
虽然36万的定价看起来是被否了,但是小米SU7价格看来满足不了大家“1499交个朋友”的期待了。因为小米汽车承载着小米品牌高端化的艰巨使命。
当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马上会有大量车企面临破产或者被并购。然而这个时候,雷军入局了,而且要入高端局。连雷军自己都说“小米造车造车晚了”。
我们都知道小米手机主打性价比。所以大家对小米汽车的期待自然也是物美价廉,但是雷老板想入局高端线,把价格提上去。来看一下雷军是如何提升小米SU7的身价的?对比保时捷Taycan,对比特斯拉Model S赢了,这么来看,小米SU7赢麻了!
既然是高端,那就得高价,定价多少合适呢?雷布斯不想直接定价,万一定低了呢,得试探下大家的底线是多少,最高能接受
啥价。于是,在小米SU7发布会上,SU 7的价格都没定,雷布斯发布会上说“不要喊9万9了,不可能的,但凡有这种表现和配置的,都得40万以上!所以14万9也不用再讲了,还是要尊重一下科技。”先拉高一下心理预期,让你把9万9,14万9的想法给灭了。之后,在微博上,雷军回复网友一句“50万以内,有对手吗?”似乎又将小米SU7的价格定到了50万的档次。
不得不说,小米的营销策略确实高超,从12月到现在,小米汽车相关词条登上热搜40次左右,凭借着微博,雷军几乎把SU 7的造势推上顶峰。雷布斯这一招确实妙,先将小米SU7跟各豪车对比,结论都是碾压级,再提高各位的价格预期,看网上骂的有多厉害,小米可不怕骂,一方面,可以增加品牌的热度,这不一个多月就上了近40次热搜了,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这些骂声窥探一下消费者最高能接受的价位。一举两得。
(二)
小米SU7试探定价法符合小米一贯的营销风格,细数小米发展史上的饥饿营销、雷氏对比法,刘强东都不得不佩服雷军一下。
来回顾下雷氏对比法经典现场,小米的笔记本电脑比一元硬币还薄!立着的硬币。比一角的硬币薄,比1分的硬币薄。你就说薄不薄吧。
总结来说就是,“以己之长打对方之短,以己之有打对方之无;用自己的长处和对手的短处去比较。”
宗旨就是,只要我敢比,怎么比都是我赢,关键是看我怎么比。
(三)
SU7的营销是到位了,但是在主打高端的电动车鼻祖特斯拉都在试图退出18万价位的车时,雷军是怎么造上高端车的呢?
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市场,当前手机时代的流量红利逐渐消退,新能源市场崛起,雷军想要抓住这个红利。他早在2012年就开始关注汽车行业,并在特斯拉总部进行了参观并购买了两辆特斯拉轿车进行研究。2020年,小米开始筹备造车计划,雷军表示小米将全力以赴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到了2021年的时候,小米宣布与北京汽车合作。智能厂商和传统车企的合作是很常见的,通常都是为了补各自的技术短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小米开始在自动驾驶技术方面进行布局和研发。直到2022年小米的第一辆智能电动汽车正式下线,并计划在2024年上半年实现量产。
其实,小米在智能生态方面是有一定的基础和优势的,包括工程师团队、全球第三的手机业务以及完善的智能生态。这些优势为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雷军也意识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出行的需求也在增加,而智能出行是智能生态的最后一环。因此,小米进军智能电动汽车行业也是为了完善其智能生态。
虽然此时入局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但也有可能为小米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