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权威媒体报道, 中财办曾明确提出“新质生产力”着重推动的产业将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2月2日,港媒《大公报》更进一步举例,被称为中国出口“新三样”的这三大类产品,2023年出口额达1.06万亿元人民币(约1476亿美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据分析、这几个产业是中国在国际间拥有较多专利权的领域,技术领先之下,一旦找到突破口,就可以延伸到充电桩、低轨卫星导航,进而形成由中国领先的新兴产业链。中央喊出“高质量发展”,近年来的确已成为江苏等经济大省招商引资时的考虑因素——只要能跟新能源汽车等“高新技术”沾上边的,就有机会拿到各种优惠、减税政策;反观纺织业等传统产业,就算环保做得再好,也会被官员暗示转移到相对落后的省份。中国政府推动经济转轨有明确三大方向,就是要“低转高”摆脱位处全球供应链底端的位置;“外转内”以内需市场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还有“虚转实”,就是要促使人才、资源回流实体经济,避免陷入资本泡沫。有专家呼吁,中国政府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强调要“建立高标准市场体系”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这就需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与稳定性,营造一个尊重市场规律、保障私人产权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