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不断下跌,没有走出哪怕是小小的企稳行情,大家的情绪已经到了冰点。于是,大家都在猜测到底为什么A股这么弱,还会不会企稳呢!本人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值寒冬雪天,又是周末,本人仔细研究了A股市场主要的大盘指数,还是很有心得的。A股下跌真相分析,非理性是否过头了?
一、大盘指数分析
昨天,重点分析了上证指数,今天分析一下创业板指数,这个指数表现更极端,大家也更关注。
创业板指数的连续下跌,很明显是出现在非理性的状态下。但是,即便如此,也需要一定的基础条件,才能走出来。创业板指数非理性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我们先看异常的地方。
这需要先从月线说起,2023年一月前,月线级别走势都是符合技术面规律的。即便是2023年1-到5月,五个月的调整之后,也走出了两个月的反弹,符合周期面的规律,只是反弹非常弱势,基本是小幅度震荡,这说明行情已经非常弱了。从2023年八月开始,技术面的规律受到了“破坏”,这里加了个引号,并不是真正破坏,而是违背了表面的规律。2023.8--11月,是一个下跌段,11月有反弹需求,但是月线仅仅留下了上影线,也就说在当月以小幅度冲高的形式完成了月级别的反弹,这是很不正常的,行情在进一步变弱。这时候,也到了更大的变盘周期,2023年2--2023年11月,是更大的变盘周期,但是并没有变盘。直到现在为止,已经过了两个月,不仅没有变盘,反而加速下跌。月线级别的走势,表面上看违背了周期面的规律,答案是什么?
我们需要从月线的上一级周期来分析,打开创业板指数的季线。
季线上看,现在正在进行的季线,到了计入周期的第九个季度。也就是说,本季度通常情况下,是季线级别的变盘周期。上个季度,并不是变盘周期。也就是说,月线级别的连续走弱,是为了凑季线级别的变盘周期,这是最大的逻辑。如果没有这个基础,月线走不出这么弱的下跌。当然,这种情况,通常需要消息面的助推,最近的情况,大家心中也很清楚。一般情况下,季线级别即便很弱,月线也能走出了明显的反弹,只是反弹之后再度下跌而已。现在的行情,不得不说,很好利用了季线的周期面不足的劣势,大作文章。
尽管非理性依然存在,季线级别也到了重要的变盘点,一个极端三个月,现在已经到了二月,距离变盘点越来越近了。更何况,非理性不可能一直存在,大盘也不可能没有反弹。
月线已经到了反弹周期,再来看看周线级别的走势。
周线来看,上次下跌,走了六连阴,其实有效周期也是五周,到了变盘点。这一次的五连阴,全部可以计入周期。因此,本周加速下跌之后,变盘节点已经到了。当然,周线级别距离更大的变盘周期已经过了两周,这也是非理性行情的重要体现。不过,既然更小的变盘周期到了,下周企稳反弹的可能性就很大了。
只是由于非理性的情绪比较浓厚,反弹能走走多高,现在不得而知。但是,中期反弹早晚会出现,大概率是从一季度开始。只是二月展开,还是三月展开,还需要从盘面上找答案。早一个月,晚一个月的问题。
跌得猛,将来中期上涨的时候,起来的也比较快,幅度比较大。
二、消息面分析
根据中信证券研报,截至2024年1月26日,质押总规模为2.57万亿元,占A股总市值约3.1%。此外,当前质押率较低,如上交所及深交所在无限售条件股份的场内质押的质押率均在40%左右水平。目前来看,股权质押风险可控。
1月初,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的“雪球”规模约1380亿元、920亿元,其中,中证500“雪球”在从月初跌到4800点过程中,有约600亿元产品已经陆续敲入,往下到4400点有约300亿元规模可能敲入;中证1000“雪球”在从月初跌到5000点过程中,敲入规模约625亿元,再到4600点有约246亿元规模可能敲入。而Wind数据显示,截至2月1日,中证500、中证1000指数分别报收4678.73点、4750.44点。雪球产品对指数的冲击波逐步减小。
下周,转融券开始T+1,对A股影响会大幅度减小。目前,影响大盘指数的主要是融资盘、公募基金的赎回压力。整体上看,A股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小,有助于A股逐步企稳。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