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台防务部门负责人邱国正表态:“对方开炮,我们将视为第一击,如果对方派遣无人机,我们进行反制,就不是第一击”。紧接着,台防务部门副负责人柏鸿辉也宣称:“解放军飞行器进入12海里以内,就算越界,台军将行使自卫权利,击落之”。
显然,针对解放军战机的常规巡逻行动,岛内某些人群已经开始感到不安。他们公开宣称,只要解放军战机靠近台湾岛并越界,台军就有充分的能力将其击落。但实际情况是,对台方军力而言,一旦两岸爆发冲突,台军在空中的优势立刻荡然无存。
解放军战机的常态化巡航并非毫无缘由,这既是对当前台海紧张形势的直接回应,也是一种清晰的战略意图表达——震慑“台独”势力。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解放军各型号舰机对台湾周边的活动显著增加,这不仅向“台独”势力展示了大陆强大的军事实力,同时也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任何分裂中国的图谋都将遭到坚决的反制。
柏鸿辉的言论无疑加剧了两岸间的紧张气氛,却忽视了一个根本问题:在面对解放军日益增强的军事压力时,台军是否真具备所声称的这种“空中优势”呢?答案已经十分明显。
台军空中实力的核心,主要依靠美制的140余架F-16战机等先进装备,在岛内部分专家眼中,通过现代化升级后的F-16甚至能与解放军的歼-20隐身战机一较高下。
但这种自信真的有理论和实践的支撑吗?歼-20的隐身能力、机动性和先进的“霹雳-15”空空导弹装备,以及数量上的绝对优势,都使得这种比较显得有些自不量力。
更何况,红外搜索和跟踪系统(IRST)虽能提升台军F-16的探测能力,但面对解放军在技术、数量上的全面优势,这种升级更多地看起来像是一种心理安慰。
歼-20被誉为天空中的“鬼魅”。它融合了卓越的隐身技术、敏锐的态势感知和灵活的机动能力,其航电系统、发动机及武器系统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随时准备迎接各种战斗挑战。不管是进行空战、对海打击还是对地轰炸,歼-20总能从容不迫,体现其处理多种任务的惊人能力。
近期就有央视曝光出歼-20在南海上空驱逐外国五代机的事实,专家猜测被吓跑的就是美军F-35战斗机!可以说,歼-20在面对美国F-35之时,都不落下风。
而升级后的F-16的技术层次与我军的歼-10C相近,但是与歼-16相比还要略显逊色。毕竟,歼-16作为一款重型战机,其配备的大型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能力更强,探测范围更广。
在其他性能方面,歼-16也丝毫不逊色于F-16。台军连我们的歼-16都比不过,更不用说更先进的歼-20战机。
这种情况下,某些岛内专家和媒体的过度自信,不仅忽视了解放军空军的实力,也可能误导公众,放大了台军的实际作战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在岛内,也有大量民众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比任何人都更清楚,一旦真的发生军事冲突,两岸军力的悬殊差异将是何等明显。
此外,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台海局势的紧张不仅仅是军事问题,更是国际政治的一部分。当前,台海问题牵扯着中美两大国的博弈,岛内的某些势力与外部力量的勾连,无疑为局势的失控增添了更多不确定因素。
因此,面对当前的台海局势,我们需要的不仅是军事上的警惕和准备,更需要的是政治智慧和战略定力。
总之,台湾方面的说辞,不管是第一击,还是要击落我们的战机,皆是夸夸其谈,台军和解放军的实力差距已经是一目了然,台湾当局的做法,只不过是在强行挽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