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购物中,买到了残次品不知道该怎么办,只能自认倒霉。”接过民警手中的宣传资料,家住贵州省石阡县汤山街道的张女士感慨地说,公安的普法宣传既实用又好用更管用。
宣讲展示、互动问答、真伪辨别……3月13日,贵州省石阡县公安机关开展保护消费者权益暨防范经济犯罪系列宣传活动,筑牢群众权益“保护墙”,切实守好百姓“钱袋子”。
活动中,石阡公安警种部门联动,民警辅警走街串巷,“摆摊”设点,以“优化消费环境,激发消费活力”为主题,采取发放宣传资料、展出宣传题板、悬挂宣传横幅、实物展示、以案说法、以例普法、解答咨询、赠送法治宣传小礼品、现场受理投诉等方式,多角度向群众普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植入式”讲解非法集资、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相关知识,揭露其常见作案手法,提示风险危害,“沉浸式”传授防范诈骗、识别假币、鉴别商品真伪等防假识假反假的方法与技巧,引导广大群众科学、合理消费,帮助百姓擦亮“慧眼”,避免“套路”,进一步增强群众对自身权益的保护意识,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只要掌握了‘一外二内三查询’这三招,就能识别假劣产品。”石阡县森林公安局副局长滕龙洲介绍说,“一外”即看产品的外包装,通常假劣产品的外包装较为简陋,有些没有SC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事项,有些甚至连生产厂商及厂址都没有,属于“一眼假”;“二内”即观察产品内在的质量,如发现杂质、异物和不正常的沉淀物等,切勿购买;“三查询”则是通过电话、短信、互联网等进行查询,详细了解正规产品的货号、商标等要素,从而进行甄别。此外,群众还可以拨打12315热线电话寻求帮助。
“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可以有效防范电信诈骗,保护你的‘钱袋子’……”其间,民警辅警还“手把手”指导群众下载注册“国家反诈中心”APP,并耐心讲解使用方法。
“听了公安同志的宣传讲解,对消费维权有了新认识,这对我们百姓的生产生活很有帮助。” 家住石阡县白沙镇的王先生说,以后购买食药品及其他生活物品时,他一定会更加留意,遇事坚持合法维权。
“伪劣食品所含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超标,危害很大……”当日,在石阡县城区,民警辅警沿街走访超市、药店、商铺等场所,“拉网式”开展“食药环”领域安全检查,及时整治安全隐患,严防严打“食药环”领域违法犯罪,确保人民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用得舒心。
“诚信经营,是商家取得社会信任、赢得群众信赖的秘诀。”百货商铺经营业主罗先生说,只有各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消费安全环境才能真正建立起来,群众才能有底气安全消费、放心消费。
当日活动,石阡公安共走访检查超市、药店等场所50余家(次),发宣传资料(手册)3000余份(册),解答咨询100余人(次),赠送法治宣传小礼品300余件,指导100余群众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
“消费安全,涉及日常生活,关系千家万户。”石阡公安将聚焦主责、深耕主业,高水平织牢“宣传网”,高质量织牢“防范网”,高标准织牢“打击网”,持续推动打好“激发消费活力”组合拳,着力营造安全放心消费环境。
通讯员 文杰
一审 王玲瑶
二审 龙蓓
三审 黄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