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邯郸初中生被害案最近持续成为热点
受害者生前疑似曾在学校内
遭受校园霸凌
此前报道↓↓↓
警方披露邯郸初中生被害案细节:坑深56厘米、有预谋作案!
“比想象还要残忍”!邯郸被害初中生已尸检,最新进展→
关于校园霸凌的问题近日也成为
众多网友讨论的焦点
近日,网上曝光了几起青少年被霸凌事件,
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18日,山东聊城第九中学小学部的一名班主任东方老师,因担心自己的班级发生霸凌事件,向全班放出“狠话”,自己对校园霸凌零容忍,不允许出现欺负别人的事情,“当你被别人欺负的时候,勇敢一点,大胆一点,不要选择忍一时风平浪静,有我在,你怕什么”。
视频来源:封面新闻
近日
央视主持人尼格买提
在节目中回忆自己小时候
被“校园欺凌”的经历
在节目中尼格买提表示
对于小时候他被校园欺凌的事情
他现在几乎都快忘了
尼格买提说
自己在童年的时候总是被欺负
到最后
他甚至都以为被欺负是正常现象
他曾经被看不惯自己的男同学用膝盖攻击,倒地不起。尼格买提回想起那时候的事情,觉得当时自己一咬牙,也能站起来反击,但他不敢。
因为已经习惯了不反抗,便以为这是正常的事情。知道自己长大后才知道,这叫做“校园欺凌”。
在最后,尼格买提向大家呼吁道:希望我们每一个人,无论是大人亦或是小孩,都要向校园欺凌说不!
网友听到尼格买提讲述自己经历之后,也开始分享自己的经历。
一位网友讲述自己小时候被人欺凌,但当时的他也不敢反抗,导致现在总有一种代偿心理,总想着用打架解决问题。
还有网友揭开了自己伤疤,把自己勇敢反抗的经历告诉了大家,希望正在经受霸凌的人能反击,不再害怕。
面对校园霸凌
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做!
“霸凌”,是指侵略性的、反复的、力量悬殊的行为,不是小孩间的“玩笑”“恶作剧”“淘气”。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将其定义为“同伴间的暴力”,包括在身体、言语、人际关系等方面对被欺凌者造成伤害。
冷漠,是霸凌的帮凶;纵容,是施暴者的庇护所。学生遭遇霸凌行为时,若周围的人能够及时施以援助,就可能改写故事的结局。东方老师的鼓励,或许就能避免霸凌的发生。
面对屡屡发生校园霸凌事件,家长、孩子、学校应该怎么做?
保持镇定
人身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试着通过警示性的语言击退对方,或者通过有策略的谈话和借助环境来使自己摆脱困境。但是不要去激怒对方。
正当反抗
首先,要教导孩子学会反抗,大声呼救和进行身体上的反抗。同时,要让孩子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自己受到的霸凌行为,严重时请求警方介入。
安抚情绪
当孩子遭遇到校园霸凌事件,家长和老师要第一时间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行为方面的异常,很可能是创伤后应激反应,要尽快寻求专业的心理辅导和心理危机干预。
注重人格发展
校园霸凌事件的不良后果在于,不只是被霸凌者会受到身心创伤,对霸凌者的人格发育也有负面作用。正在成长发育中的青少年,人格发育并不完善,家长和老师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否则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合理解决矛盾冲突
校园霸凌往往具有细微化的特点,学生间的矛盾、冲突不是一天发生的,是逐渐积累形成的。老师、家长不能忽略孩子之间的小矛盾,应当引导孩子正确地处理同学之间的关系,合理解决矛盾冲突。
当孩子遭遇欺凌,家长该怎么做?
1.教会孩子自尊自爱和自我保护
有些家长平时要求孩子一味顺从,打压孩子的自尊,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在学校成为被欺负的对象,如果事态超出孩子的应对能力,家长应采取行动,与学校和老师进行沟通。
2.鼓励孩子建立有益的人际关系
孤僻、不合群、人际交往能力差的孩子更容易遭受校园欺凌。家长要从小培养孩子和同伴建立善意、支持性的人际关系能力,这对校园欺凌的影响能产生缓冲作用。
3.冷静,最重要的是孩子
当孩子讲述欺凌发生的情形时,请保持冷静,很好地倾听并作出回应,让孩子知道这个情况是完全可以控制的。无论发生什么样的事情,父母都会站在他这一边,支持他。
4.共情,先别追问过多细节
不要一味安慰孩子别和同学计较,这可能让孩子误以为遭受欺凌是因为自身的问题,让他陷入更深的痛苦与自责。对孩子表达共情,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号:他所描述的事情并不是成长过程中的“常态”,你对于他所遭受的对待非常痛心。
5.接纳,父母绝不抛弃你
孩子遭受欺凌后容易出现极端情绪,如对于人际关系异常抗拒,不愿意上学等,这个时候家长要宽容对待,因为孩子可能处于应激状态,不要对他产生二度伤害。
6.安抚,先平复孩子的情绪
孩子在极度没有安全感时更看重别人的关心,越早把情绪处理好,对孩子的伤害和日后的影响才能越小,这比起解决事情本身更重要。
7.感谢,你肯将事情讲出来,很勇敢
告诉孩子很感谢他有勇气告诉你这件事,同时向他说明,只有他愿意谈到这个事情,爸妈才有机会可以帮助他。比较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是:我知道你需要很大勇气告诉我这些,尽管这么艰难,你却依然愿意告诉我,谢谢你的信任。
应对校园暴力,除了引导外,
我们也需要法律的保护,让惨剧不再发生。
部分与校园霸凌有关的法律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履行下列监护职责:
(二)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情感需求;
(三)教育和引导未成年人遵纪守法、勤俭节约,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九)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违法犯罪行为,并进行合理管教。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学校应当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对教职员工、学生等开展防治学生欺凌的教育和培训。
学校对学生欺凌行为应当立即制止,通知实施欺凌和被欺凌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参与欺凌行为的认定和处理;对相关未成年学生及时给予心理辅导、教育和引导;对相关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给予必要的家庭教育指导。
对实施欺凌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应当根据欺凌行为的性质和程度,依法加强管教。对严重的欺凌行为,学校不得隐瞒,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教育行政部门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依法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百条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和司法行政部门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第二十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制度。学校应当加强日常安全管理,完善学生欺凌发现和处置的工作流程,严格排查并及时消除可能导致学生欺凌行为的各种隐患。
抵制霸凌行为
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也不要做受害者
向不法行为说“不”!
喜欢本文请点击“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
来源:央视新闻、央视频、封面新闻、人民教育、网友评论
编辑: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