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二氧化碳回收装置运行情况。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刘健 本报记者 李民峰
18日一早,大庆石化公司化肥运行部尿素装置区工艺副主任工程师于守柱就戴好安全帽、挎着检修包,开始了40万吨/年高浓度二氧化碳回收装置的巡检工作。
于守柱巡检的这套回收装置可不简单,不仅是集团炼油化工和新材料板块首套二氧化碳捕集项目,还是大庆市CCUS(二氧化碳捕集、封存和利用)技术应用重点项目。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大庆石化公司科学统筹、严细管理,克服工期紧、任务重等困难,充分利用7个月的有效工期,于去年5月完成全面建成中交任务。截至2023年末,已累计回收二氧化碳1.8万吨。
于守柱介绍,这套回收装置的建成投产,年可直接实现碳减排40万吨,相当于增加森林面积40万亩,回收后的二氧化碳被用作驱油剂,年可创效2300多万元,为大庆绿色化工优势产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被回收的二氧化碳主要应用于大庆油田驱油技术,把原本排向空中的二氧化碳注入地下,把石油“赶”出来,让二氧化碳变废为宝。这样既降低了碳排放,又提高了油井采收率,还增加了公司效益,一举多得。
挖掘潜力,释放装置产能。作为这套化工装置的“管家”——化肥运行部尿素装置区工作人员一刻不得闲,除了每天精心呵护自家的“宝贝”、保证气体质量和产量,还想着法进一步节能降耗。
经过几个月磨合,于守柱和同事发现,按照设备当初设计,并没有激发出最优效率。他们成立攻关小组,经过科学模拟、反复验证,把分子筛干燥器由8小时切换改为12小时切换,电加热器24小时连轴工作改为每天休息8小时。这两项优化不仅延长了分子筛的使用周期、减少了损耗,而且每月可节约电费25.54万元。
绿色低碳发展,是大势所趋,也是一场具有变革意义的同台竞技。目前,大庆石化正在谋划建设热电厂100万吨/年、炼油厂100万吨/年的低浓度碳源二氧化碳回收项目。其中,热电厂建设二氧化碳捕集装置,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有力支撑主营业务高质量发展。
作为集炼油、化工于一体的综合性石油石化生产企业,大庆石化把节能降碳贯穿到生产经营全过程。2023年,大庆石化共开展提质增效项目519项,完成增效金额2.64亿元,其中节能降耗增效9883万元。
新闻链接:
2023年,大庆市深度融入全省“4567”现代产业体系布局,加快构建“1357”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能源、化工、食品、医药、汽车、轻工等重点产业发展质效和竞争力,不断向中高端迈进。
大庆油田油气当量保持4000万吨以上,石化炼化企业加工原油1250.5万吨。新能源产业加速发展,已建成装机规模达400万千瓦、占全市总装机规模56.8%,位居全省首位。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具备年产400万千瓦以上风机、1500支叶片、300套风机塔架、200台(套)风机混凝土塔筒的制造能力。沃尔沃全年整车产量超8万辆,吉利甲醇商用车、安道拓智能工厂等项目签约落地,汽车全产业链规模突破500亿元。推动纤维用工业用大麻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全面提升改造肇源皮革园区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实现全面提档升级,承载能力得到极大提升,皮革产业发展空间和比较优势进一步扩大。
上一篇:杭州刑事案件:帮信罪要判多久?
下一篇:汾阳:生态优先 让一泓清水入黄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