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春日,夜色渐浓,铜仁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办公室,依然灯火通明。张琪端坐电脑前,忙着撰写《铜仁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
张琪是谁?为何要撰写上述“规范”?打开她的“名片”,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贵州省人民医院帮扶铜仁市人民医院专家、铜仁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她身怀仁术仁心,学术造诣深厚。
作为医学博士,张琪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探索肿瘤学领域的蓝海,以精湛医技托起生命厚度,厚植肿瘤病人生命绿洲;她致力于研究抗肿瘤药物的耐药机制,通过临床中发现的具有特殊基因变异的患者,进一步采用二代测序技术等先进方法发现并验证了两种全新耐药基因突变,并尝试采用新型靶向药物、化疗药物等克服耐药,为临床患者提供精准治疗依据。
身为学科带头人,她以学科建设为己任,撰写“规范”就是要让肺癌诊疗实现规范化、同质化,提高铜仁地区肺癌治疗效果。作为帮扶专家,她既要输入肿瘤诊疗新理念、制定抗肿瘤治疗方案,还要指导放疗靶区勾画、药物毒副作用管理等,提高铜医肿瘤实践诊疗水平,造福铜仁肿瘤患者。
一
春日的午后,铜仁市人民医院,我们看到了张琪。传说中的“大咖”竟是“九零”后,眼眸清澈,性格温婉,清雅如诗。若不知她的医学背景,很难想到眼前的张琪是省人民医院帮扶铜医专家。当言及专业,她打开话匣,让深奥的肺癌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
选择投身医海,是梦想也是责任。她读中学时,生病住院。她看到,医者仁心仁术仁爱,不仅是病人生命的托付,更是照进病人心里那道希望的光。于是,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成为梦想与追求。梦想总会照亮现实,她如愿考入南方医科大学。
南方医科大学的前身是第一军医大学,是全国首批、广东省唯一一所“部委省”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全国首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高校。
医海无涯苦作舟,张琪从医心如磐,结束5年临床医学本科学习,她考取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硕博连读,研究方向为胸部肿瘤临床诊疗及转化医学,主攻肺癌精准治疗。她说:“原发性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肺癌是我国30年来发生率增长最快的恶性肿瘤,肺癌已居癌症死亡原因首位,有效的治疗手段与确切的发病原因依然是需要探索的蓝海。”
张琪博士与导师吴一龙教授(右)合影
探索肺癌医学蓝海,张琪不是孤勇者,而是站在医学巨人的肩上,她的导师吴一龙教授就是肺癌诊疗领域的泰斗,德高望重。公开资料显示:吴一龙教授是肺癌靶向治疗专家,美国外科学院院士,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是中国肺癌靶向治疗的领军人物。早在1999年,他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肺癌患者生物样本标本库;2004年,他第一个开启中国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研究;在最新公布的全国肺癌专家学术影响力100强里,吴一龙教授稳居百强名单第1位;吴一龙教授带领的肺研所团队,建立了中国肺癌的分子分型体系,系列研究结果被写入全球27个肺癌诊治指南;吴一龙教授是40年来第一个获得国际肺癌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的华人,是“中国肺癌第一人”。
站在医学巨人的肩上,医学的视野更广阔。师从吴一龙教授,张琪无疑是幸运和幸福的。导师的严管与厚爱,让张琪在医学海洋畅游,学习最前沿的肺癌诊疗知识,接受严谨的医学思维训练。
不负师恩,不负韶华。勤学苦研,张琪挑战学术科研高峰,她发表多篇SCI论文,她通过对肺腺癌人群研究测序,发现了两种全新的耐药基因突变,通过科学的结构分析,证实了这两种基因的突变机制,并研究尝试采用新型靶向药物、化疗药物等克服耐药,为临床上此类患者提供精准治疗依据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著名肿瘤学期刊《Journal of Thoracic Oncology》(胸部肿瘤学杂志)。
二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2018年,张琪博士毕业,优秀如她,有很多家广东大型三甲医院供她选择,她的导师吴一龙教授也希望爱徒留在广东。然而,张琪却选择了回贵州,选择了贵州省人民医院。
张琪是土生土长的贵州人。读大三时,她曾经在某市医院肿瘤科学习,她看到山区医疗与沿海医疗差距,病床上那一双双憔悴、对生命充满渴望的眼神,成为她回贵州的无声呼唤。
她毅然选择回到贵州。
她穿上白大褂,奔走在临床一线,把医者大爱送给每位病人,通过新型的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以及传统的放化疗等手段,为游走在生命末端的病人带来希望;她争分夺秒做科研,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及临床试验。学无止境。她又奔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放疗技术。
仁心仁术铸就大医精诚。张琪的临床医技不断精进,成为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生物医学会胸部肿瘤诊疗分会委员,晋升副主任医师。身份转变,她的从医初心未改。2023年,带着组织重托,奔往铜医。
省医铜医“一家亲”。自2013年贵州省人民医院对口帮扶铜仁市人民医院以来,省人民医院通过“五个着力”倾情相助、鼎力支持,推动铜仁市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在多个领域上台阶,实现新突破,新跨越。
比如:贵州省人民医院先后选派呼吸、泌尿、妇科、肿瘤等方面的100余名专家到铜医轮流长期驻点帮扶,在科研、教学、学科建设上真情帮带,铜医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执业医师技能考试基地,遵义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吉首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点,医院形成了临床实习、本科教学、规培、研究生培养的教学体系,实现医、教、研协同发展。
持之以恒,久久为功。2022年8月29日,贵州省人民医院与铜仁市人民政府、铜仁市人民医院签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合作协议,携手推动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打造区域医疗“高地”,实现“疑难重症救治不出区域内”。
铜医所需、省医所能。省人民医院充分发挥输出医院的职能职责,将优质医疗技术资源下沉铜仁市人民医院,推动铜仁市人民医院人才培养、科研技术、学科建设、医院管理等全方位发展。
张琪博士在铜仁市人民医院讲课
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需要人才先行。省医把优秀人才送到铜仁市人民医院。2023年6月,张琪融入“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共建大局,接受选派奔赴铜仁市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担任学科带头人。铜医肿瘤中心是国家级重点建设专科创建单位,她既要推动中心高质量发展,也要做好传帮带,为病人厚植生命的绿洲,责任重大。
三
人未卸甲、马未卸鞍。刚到铜医,张琪立即投入状态,熟悉肿瘤中心工作流程,了解硬件配套。她注意到,医院拥有人工智能靶区勾画系统(RT-Mind)、旋转调强(VMAT)直线加速器,飞利浦3.0T磁共振等都是恶性肿瘤放疗利器,为传帮带奠定了硬件基础。为了做好传帮带,她制定了科学而完善的帮扶方案。
张琪博士(右一)查房带教
输入先进诊疗理念,注重人文关怀。作为学科带头人,张琪参与肿瘤科三病区(胸部肿瘤病区)管理,每周进行2-3次全病房大查房,输入先进的肿瘤诊疗理念,指导临床实践中常见肿瘤诊疗原则、治疗方案制定、放疗靶区勾画、药物毒副作用管理等,提高病区医师肿瘤实践诊疗水平。同时,她还提到,肿瘤患者是一类非常需要关怀的特殊人群,强调了人性化、个体化医患沟通的重要性,体现了医者的仁心与温度。
张琪博士(右一)带教青年医生
科研是临床的基础。作为医学博士,张琪发挥科研强项,对肿瘤中心医护人员进行文献阅读、论文及标书书写、课题申报、统计学基础等理论系统培训;有计划地对病区肿瘤医生进行系统科研能力、临床思维、放疗实践的教学培训,提升医师的系统理论及专业技术水平,使其掌握最新的肿瘤研究进展及科研基础思维,力争实现“授之以渔”。
经张琪精心传帮带,肿瘤中心医生付成锋、史佩柔等人成长迅速。付成锋说,张博士不仅将医技倾囊以授,更心系群众。每周坚持1次全天专家门诊,为肿瘤患者答疑解惑、制定院外患者门诊随访及维持治疗方案,满足周边地区肿瘤患者的就医需求。
心系群众的张琪博士(左一)在铜仁市人民医院第二门诊部为群众义诊
绿色是希望的底色,是生命的底色。然而,有多少命运多舛的人,不幸患了恶性肿瘤,让生命掉色。有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恶性肿瘤病人经过治疗后,5年以上生存率达40%。与十年前相比,总体提高了约10个百分点。这一进步反映了中国在癌症防治方面取得的成效,包括提高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的覆盖面、推广规范化诊疗技术、医疗机构在治疗模式上的探索和创新。
作为肿瘤科医生,张琪以精湛医技托起生命厚度,厚植肿瘤病人生命绿洲。她与死神赛跑,全力提高肿瘤病人的生命长度与生存厚度,让生命更有尊严。帮扶铜仁以来,经过张琪与铜医胸部肿瘤科医师共同精心医治,已有两百余名患者顺利完成治疗,实现了肿瘤缓解或稳定,延长了生命的长度,提升了生活质量。
比如,阿强(化名)身患恶性小细胞肺癌,快速生长的肿瘤压迫他的椎体和脊髓,造成大小便失禁、下半身瘫痪。张琪带领铜医胸部肿瘤科医师,为他制定了科学全程的治疗方案,通过急诊放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化学治疗,让阿强体内的肿瘤奇迹般缩小50%,生活基本恢复自理,切实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为学科带头人,张琪以推动学科发展为己任,通过借鉴国内外指南,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编写《铜仁市人民医院肿瘤科常见肿瘤诊疗规范》,“规范”涉及肺癌、结直肠癌、肝癌、胃癌、乳腺癌等常见肿瘤的筛查和诊断、肺癌的病理分型和分期、治疗等,通过规范的制定及落实培训,以期让铜仁地区的患者获得比肩省级医院的规范化、同质化治疗。
作为帮扶专家,张琪还致力于积极组建肺癌多学科会诊(MDT)团队,以打破学科和专业壁垒,组建以肺癌患者自身特性和肿瘤生物学行为为中心、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依托、以最优化的诊疗方案为目标的肺癌MDT全程管理团队。制定团队管理章程,明确团队责任义务、组织架构、工作形式、标准流程、评估方法及后期跟踪与反馈,促进肺癌MDT综合诊疗模式落地执行,切实优化肺癌患者全病程管理。
专家名片:
贵州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肿瘤学专业,医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胸部肿瘤临床诊疗及转化医学,对胸部肿瘤尤其是肺癌的综合诊疗有丰富经验。曾于2022年前往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进修学习放疗1年,擅长进行肺癌、食管癌等胸部肿瘤精准调强放疗、SBRT放疗等技术。在肺癌诊疗方面发表了多篇高质量文章、主持及参与多项国家级、省级课题及临床试验。现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生物标志物专家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生物医学会胸部肿瘤诊疗分会委员。
对话——
记者:癌症会传染吗?是否会遗传?
张琪:恶性肿瘤,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癌症”是不会传染的。恶性肿瘤是由细胞的异常增长引起,这些异常的细胞不会通过接触、空气、水、食物或日常社交活动传播给其他人。尽管某些与癌症相关的病毒(如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可以通过血液、性接触或其他途径传播,但这些病毒本身并不直接导致癌症。它们可以增加相应病毒感染者发展特定类型癌症的风险,但癌症本身不是传染性疾病。
至于遗传,某些癌症确实有遗传倾向。大约5%到10%的癌症病例与遗传性基因突变有关。这些遗传性基因突变可能来自父母,也可能在个体的早期发育过程中发生。例如,BRCA1和BRCA2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风险增加有关。然而,大多数癌症病例与遗传的关系较小,主要是由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选择(如吸烟、饮食、运动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如果有家族癌症史,特别是如果家族中有多个亲属患有相同类型的癌症,或者癌症发病年龄较早,那么进行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可能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这可以帮助评估个人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
记者:引发肺癌的原因是什么?
张琪:引发肺癌的原因多种多样,确切的发生机制仍未完全阐明。比较公认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吸烟是肺癌最主要的风险因素。烟草烟雾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如多链芳香烃类化合物(如苯并芘)、亚硝胺等,主动吸烟和被动吸烟均会增加肺癌的发生风险;2.长期接触某些工业化学品,如石棉、砷、铬等、工业废气、电离辐射、大气污染等;3.肺部慢性感染,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等慢性肺部疾病患者,支气管上皮在慢性感染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4.个体因素,家族遗传、免疫功能降低、代谢和内分泌功能失调等也可能与肺癌的发生有关。
记者:如何实现肺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张琪:推荐对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职业暴露史、有肿瘤家族史,以及大于40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胸部低剂量螺旋CT筛查,因为它对早期肺癌的敏感度高于常规X线胸片,能够早期检出周围型肺癌,而且低剂量CT的辐射剂量较低,可大大减轻辐射对身体的不良影响。当筛查发现异常时,应进行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如支气管镜检查、痰液细胞学检查、组织活检等。一旦怀疑或确诊肺癌,建议前往专业医疗机构就诊,切勿听信偏方。早期肺癌治愈率可达90%以上,中晚期肺癌采取规范化全程治疗也有效提高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
记者: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哪些人需要做筛查?
张琪:肺癌的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生长在不同解剖位置的肿瘤所引发的症状也不尽相同,比较常见的症状包括:持续性咳嗽,尤其是无明显原因的干咳;咳血或痰中带血、呼吸困难、胸痛、声音嘶哑、体重减轻、持续的、无法解释的疲劳感、持续性发热,杵状指(趾)等。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需要进行肺癌筛查的人群主要是肺癌的高危人群,包括:1、长期吸烟或重度吸烟者,尤其是那些戒烟时间少于15年的人;2、长期暴露于二手烟环境、空气污染、室内煤烟、放射性氡气等环境因素中的人;3、有石棉、砷、铬、镍、铍、煤烟和煤烟尘等职业暴露史的人四是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弥漫性肺纤维化或既往有肺结核病史的人;4、有肺癌家族史,尤其是一级亲属中有肺癌患者;5、通常建议年龄在40岁以上的人群进行筛查,特别是那些有上述风险因素的人。
对于这些高危人群,建议定期进行低剂量螺旋CT(LDCT)筛查,以提高早期发现肺癌的机会。筛查的频率和具体方案应由医生根据个人风险因素和健康状况来决定。
记者:目前的肺癌的治疗手段有哪些?
张琪:目前肺癌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手术治疗:对于早期及部分可切除的局部晚期肺癌患者,手术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2. 化疗:化疗是使用抗癌化学药物来杀死癌细胞,对原发灶、转移灶和亚临床转移灶均有作用,是使用最广泛的全身治疗。对于晚期肺癌,化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之一。
3. 放疗:放疗利用放射线破坏癌细胞的DNA,阻止其生长和分裂。可用于不可手术的早期NSCLC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对于局部晚期肺癌,放疗常与化疗联合使用(同步放化疗);晚期肺癌患者可接受脑、骨、肺等部位姑息性放疗以减轻症状。
4.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的分子靶点,如EGFR、ALK、ROS1等突变,使用特定的药物进行全身治疗,靶向治疗需要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患者是否携带相应的突变,目前靶向治疗可应用于具有特定分子突变的晚期肺癌的全身治疗、早中期肺癌的辅助治疗等。
5.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可通过激活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PD-1/PD-L1抑制剂和CTLA-4抑制剂)是目前主要的免疫治疗药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晚期肺癌全身治疗、早中期肺癌的辅助治疗等。
6. 介入治疗:包括经皮肺穿刺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治疗等,适用于部分无法手术的早期肺癌患者。
7. 中医药治疗:中医药治疗可以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帮助减轻其他治疗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能需要将上述治疗方法综合使用,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治疗选择应根据肺癌的类型(腺癌、鳞癌、小细胞肺癌等)、分期、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以及分子标志物状态等因素综合考虑。患者应在专业医疗机构的医生指导下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通讯员 张丹丹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郭进
编辑 葛永智
二审 杨聪
三审 朱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