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近些年的经济发展飞速,被西方国家普遍认为有望超越中国,成为新的世界工厂,而印度也确实是这么想的,甚至模仿中国,搞出了一个所谓的“印度制造”的概念。
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咱们国家的人口红利似乎正在逐渐消失,而印度这个国家人口结构却非常年轻,从这点看,印度确实有希望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但是一个国家想要发展工业体系,单单依靠人口红利是远远不够的,美媒坦言:未来制造业将会西迁中国内陆,而并非印度。
印度经济现状
2025年5月24日,是印度国内媒体狂欢的一天,为什么呢?因为在这天,印度政府最高公共政策智库“印度转型国家研究所”,举行了新闻发布会。
在发布会上,印度转型国家研究所宣布,印度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越日本,并且会在三年内超越德国,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而印度已经正式成为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印度作为近些年来全球经济增速最快的经济体之一,在未来三年内完成这一壮举,似乎并不是没有希望的,而且希望很大。
并且印度近两年提出了所谓的“印度制造”概念,可是外界对于印度创造的“经济奇迹”是无感的,甚至在国际上,除了印度自身,绝大多数的国家提到印度都是一副戏谑的口吻,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一个国家想要实现经济的腾飞,必不可少经历的一个阶段,那就是工业水平的快速发展,不管是曾经的世界霸主英国还是如今的世界霸主美国,不管是中国还是现如今的被外界鼓吹的越南,都离不开这样的进程。
但是印度,是目前唯一一个直接跳过了工业化这一进程的国家,而是直接让第三产业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
目前印度的人力资源非常丰富,在通过软件、金融服务和业务外包这类的第三产业赚到了第一桶金之后,印度没有拿着赚到的这些钱去完善产业机构,反而是将此当成了致富捷径。
虽说第三产业在现代化经济社会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不管怎么说,工业或者是物质财富依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核心支柱。
而印度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根本就没法看,唯有第三产业的GDP数据非常漂亮,可是即便印度的第三产业GDP再高,没有工业作为支撑,印度的经济也不过是无根之萍罢了。
印度要成为新的世界工厂
为什么印度的工业发展这么差呢?虽说印度这几年提出了所谓的“印度制造”概念,但是印度工业面临的问题实在是太多了。
最初的时候,印度凭借着年轻的人口结构,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这一点吸引了不少外资前往印度投资建厂。
但是慢慢的,外资企业就发现不对劲了,印度是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不假,但是建厂可不能仅仅看人力成本。
不管是原材料价格还是运输成本等等,是需要进行多方面考量的,就说运输成本,印度的基建情况可谓是一言难尽。
虽说印度人常年宣传印度国内的公里里程是世界第一,但是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公里里程中,有不少乡间小路都被印度人给算了进去,反正是只要车能过,那就算是公路。
恶劣的运输条件,就导致在印度投资建厂的话,运输成本就会升高,而做代加工产业,本身利润就不高,运输成本一高,自然就少有外资企业愿意来印度建厂了。
并且在印度地方政府还会频繁的调整税收政策,因此有些时候,外资企业就得因为地方税法的变动而被追缴高额的税款。
至于印度各级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更是一言难尽,一个手续被卡数个月甚至是数年都是有可能的。
再加上印度常常还会对外资企业举起“镰刀”,来上一波国家级别的“杀猪盘”,渐渐的印度是外资坟场的名号就传出来了,自然慢慢的就没有外企愿意前往印度投资建厂了。
那么印度通过自己来发展工业有可能吗?这点可能性并不大,因为印度这个国家本身就非常缺电,尤其是一到夏天,因为用电量的激增,印度的发电量明显不足,工厂常常要进行限电,自然就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再加上印度这个国度非常神奇,虽说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但是这些年轻工人的素质并不是太高,工作技能需要学很久不说,有时候还不讲卫生,苹果在印度建厂生产出来的苹果手机甚至被检测出大肠杆菌超标的情况。
虽说当年英国撤出印度的时候,给印度留下了并不薄的工业底子,但是因为印度的操作实在太惊艳,因此印度想要工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制造业西迁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工业发展基本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可以极大降低运输成本。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东南沿海的用人成本在逐渐增加,这时候,将制造业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就成为了大势所趋。
因为我国的中西部地区人力成本要比东南沿海低,并且这些年的发展,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基建设施已经非常完善了,运输成本并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况且我国中西部地区既土地辽阔又资源丰富,可以给企业提供低价的工业用地以及稳定且价格低廉的电能供应。
而制造业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在东南沿海就可以促进产业升级,再加上国内的市场足够大,不少外资甚至可以做到在中国进行原料采购、生产、加工到销售的完美闭环。
而我们拥有的这一切优势,都是印度所无法比拟的,不过我国在国际供应链的地位仍旧处于中下游,但是相信随着我们产业升级的稳步前行,我们总有一天也能站在国际产业链的上游!
信息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