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最近终于出现了一位理智的领导者,他试图将欧洲带回理性的道路。这位领导人并不是德国总理,也不是法国总统,而是坐在马德里的西班牙首相桑切斯。桑切斯的做法让人联想到德国前总理默克尔,默克尔时代通过务实外交在中俄之间保持平衡,曾使欧洲迎来一段繁荣时期。如今,欧洲再次处于关键时刻,桑切斯走上了默克尔当年所走的那条务实外交之路。
那么,桑切斯为什么变得如此重要呢?因为他是目前欧洲少数不愿意被美国牵着鼻子对抗,也不愿意盲目跟随扩军步伐的人之一。尽管北约在不断扩展,推动各国提高军费,西班牙作为北约成员国却没有一味地跟随大势,而是提醒欧洲不要走向一个“全副武装”的未来,别让2035年变成一个军事化的大陆。他的这一观点在欧洲显得微不足道,桑切斯也并没有过多的表态,只是轻描淡写地指出,欧洲应该冷静思考。 但真正让桑切斯引起关注的,并不是他对欧洲局势的提醒,而是他对中国的态度。在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对中国的氛围逐渐趋于紧张,然而西班牙却依然频繁访问中国,甚至不断扩大与中国的合作。西班牙始终保持与中国的密切联系,用实际行动向欧洲展示了另一种选择。桑切斯公开表示,安全要依靠外交,发展要靠合作,这种言论在当今的欧洲已越来越少见,但在西班牙却已经融入政策之中。 美国当然不会就此放任西班牙,特朗普曾多次向桑切斯施压,要求西班牙将军费提高至GDP的5%,并威胁以关税手段施加压力,甚至暗示可能将西班牙踢出北约。换做其他国家,恐怕早就陷入恐慌,但西班牙并没有改变外交方针,军费依旧没有增加,面对美国的压力,西班牙选择坚持自己的立场,与中国的合作关系不受影响,依然保持密切交流,这一做法与默克尔当年面对特朗普时的态度非常相似。 当大多数欧洲国家将目光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身上时,西班牙却选择了向北京迈步。今年,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正式访问中国,这是十八年来西班牙的首次国事访问。两国的合作从电动车、人工智能,谈到了农业和投资等多个领域。这一切与默克尔时代的德国形成了鲜明对比,那时德国是欧洲的稳定核心,默克尔坚持务实外交,与中国展开合作,与俄罗斯保持沟通,同时与美国保持一定的距离。在那个时期,欧洲并未陷入大规模冲突,也没有疯狂扩军,欧盟国家依赖廉价的俄气来推动经济发展,依靠中国市场扩大贸易规模,凭借自身的战略自主来保持平衡,十多年来,欧洲经历了难得的稳定期。 然而,随着默克尔的卸任,欧洲长期稳定的局面突然出现了裂痕。俄乌战争爆发后,美国不断施压,欧盟内部频繁讨论关于军费和武装扩张的计划,欧洲逐渐被恐惧情绪所左右。对中国的关系摇摆不定,对俄罗斯的关系全面破裂,对美国的关系则变得过度依赖。过去那种平稳的局面被彻底打乱,最终导致军费大幅增加,战略自主性不断下降,当前的局面便是这一系列变化的结果。 因此,桑切斯的表现显得尤为突出。他没有强硬的言辞,也没有激烈的姿态,只是用事实说话,提醒欧洲,在做决策时应避免情绪化,同时指出,中国不是欧洲的敌人。由此,欧洲再次迎来了一位通过稳定关系来减少冲突风险的领导人,而西班牙与中国的深化合作,正是这一外交路线的具体体现。 不仅仅是近年来西班牙频繁访问中国,去年,桑切斯还明确表示,西班牙将不再支持欧盟对中国电动车加征高关税。他认为,产业竞争不应转化为政治对抗。此言论让法国和部分欧盟官员不满,但却也让欧洲意识到,并非所有问题都必须通过对抗来解决。 另外一件事也能证明,西班牙并非在作秀,而是与中国展开了务实的合作。中国的多家新能源企业陆续在西班牙投资,从电池制造到整车生产,从风电到储能,西班牙不仅获得了外贸合作的机会,还通过这一合作促进了就业、产业升级和能源转型。与其花高价购买美国的能源,不如通过合作引进技术和资金。这种合作不仅对西班牙经济有益,也符合其长期发展的需求。 如今,欧洲正面临困境:一方面,不希望继续过度依赖美国,另一方面又难以摆脱这种依赖。而之前与俄罗斯的关系已经彻底破裂,当前更是不敢轻易恢复与俄罗斯的联系。虽然欧洲也渴望进入中国市场,但却因情绪化的政治因素始终未能迈出这一步。西班牙没有这些顾虑,在美国和俄罗斯都难以沟通的情况下,西班牙选择与中国保持合作,这正是它维持独立外交空间的一种方式。同时,西班牙也向欧洲传递了一个信息:外交不是回避冲突,而是解决问题的另一条道路。 桑切斯并没有高喊口号,他通过行动提醒欧洲,未来的道路不应是战争,而应是合作。这一提醒,恰恰与默克尔当年的外交路线一脉相承。是否能称桑切斯为“新默克尔”?从目前来看,的确如此,但其他欧洲国家是否能接受、是否能跟随桑切斯的步伐,仍然是一个值得观察的问题。 西班牙带头稳定中欧关系,政策从冲突转向合作,这一趋势说明,欧洲正在重新审视未来的方向。桑切斯虽然不是救世主,但他无疑是第一个真正迈出这一步的领导人。欧洲曾依靠默克尔走过一段稳定期,如今或许正等待着另一位能把它引回理性道路的领导人,桑切斯的做法至少为欧洲点亮了一个可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