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全球经济格局在不断变化,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逐渐上升。
尤其是在大宗商品领域,中国的采购力与日俱增,对全球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近日,澳大利亚铁矿巨头必和必拓(BHP)宣布,从2025年第四季度起,将对中国出口的铁矿石现货交易中的30%改为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结算的普及,是否预示着美元霸权的衰退?
必和必拓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生产商之一,其在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定价权举足轻重。
长期以来,铁矿石的定价标准是由美国公司普氏指数主导,而结算货币则几乎全都使用美元。
这一结算方式导致全球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尤其是铁矿石价格的波动,时常受到美国经济政策和美元汇率波动的影响。
在过去,全球铁矿石市场的规则几乎由美元主导,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铁矿石进口国,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忍受价格的起伏和市场的牵制。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和在全球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话语权也越来越强。
铁矿石作为中国钢铁行业的重要原材料,进口需求巨大,每年从全球各地进口铁矿石近12.37亿吨,占全球海运总量的70%以上。
中国对铁矿石的巨大需求,使得必和必拓等矿商不得不调整他们的市场策略。
特别是在中国国内钢铁企业集中采购的背景下,必和必拓的销售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
中国矿产资源集团的成立,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铁矿石采购中的话语权。
这个集团有效地整合了全国钢企的采购力量,使得中国不再是一个单纯的“买方”,而成为一个具有强大谈判能力的全球采购大国。
随着这种集约化采购模式的推进,必和必拓等矿商的价格控制力也大大削弱。
此前,必和必拓在定价时总是依据普氏指数与美元结算,完全按照市场情况来制定价格。
而现在,中国在铁矿石采购上的集中力量和巨大的市场需求,使得必和必拓不得不重新审视这一局面。
在这种情况下,必和必拓选择从2025年起将30%的现货交易转为人民币结算,正是基于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势头。
必和必拓的这一决策无疑是在适应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中国作为全球经济大国崛起的直接体现。
必和必拓宣布将30%的铁矿石现货交易转为人民币结算,意味着中国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中的定价权得到了进一步强化。
这一决定不仅是对必和必拓现有业务模式的挑战,更是全球贸易规则的一次深刻改变。
对于中国而言,这一举措是多方面利益的结合,既能降低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也能为中国企业节省外汇兑换成本。
美元结算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汇率波动,尤其是在美国加息周期或者美元强势的时期,其他国家和企业的贸易成本会因为美元的升值而增加。
对于中国来说,每年需要大规模的进口铁矿石来满足钢铁行业的需求,因此,美元汇率的波动给中国带来了不小的成本压力。
人民币结算能够有效规避这些风险,减少因汇率波动带来的额外成本。
人民币结算对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提升至关重要。
过去,全球铁矿石市场价格基本上由普氏指数所决定,这一指数是由美国公司普氏公司主导的,间接反映了美元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的主导地位。
而人民币结算的引入,意味着中国的钢铁企业将在一定程度上摆脱普氏指数的控制,能够根据中国国内市场的供需关系来调整铁矿石的价格。
这样一来,铁矿石价格将更加贴近中国市场的实际需求,也有助于降低中国钢铁企业的生产成本。
同时,人民币结算对必和必拓等矿商来说,也并非是完全的“损失”。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国企业的需求不仅仅局限于铁矿石,还包括了大量的电动车、5G设备、消费品等。
这些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离不开人民币支付,而通过人民币结算,必和必拓等矿商可以直接用人民币进行这些商品的采购,降低了跨境交易中的汇率风险。
必和必拓在中国银行开设账户,利用中国的CIPS系统进行结算,也让人民币的国际化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人民币结算的引入,给中国带来了更低的交易成本,也让中国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中的定价话语权得到了提升。
必和必拓选择转向人民币结算,并不仅仅是因为中国市场的庞大需求,还与全球铁矿石供应格局的变化密切相关。
近年来,全球铁矿石市场的供需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巴西淡水河谷和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崛起,使得澳大利亚的铁矿石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受到了挑战。
巴西淡水河谷已经将结算中心迁至上海,开始使用人民币结算,并且主动增加了200万吨的供应量,这给澳大利亚矿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开发,将彻底改变全球铁矿石的供应格局。
这个铁矿的储量巨大,品位高,成本低,其开采成本比澳大利亚矿石低12%到18%,且其质量优于澳大利亚矿石。
这意味着,几内亚西芒杜铁矿的开采一旦投入商业化生产,将对全球铁矿石市场带来巨大的冲击。
几内亚西芒杜铁矿预计将在2025年底开始向中国供应铁矿石,年供应量达到1.2亿吨,这对于中国钢铁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
凭借这些新的供应来源,中国不仅能够降低对澳大利亚铁矿石的依赖,还能进一步加强在全球铁矿石市场中的话语权。
一旦必和必拓不能与中国保持稳定的贸易关系,铁矿石的供应将不再单一,必和必拓将面临更多的市场竞争者。
这种市场供给的多样化,为中国带来了更大的谈判空间。
在这种形势下,必和必拓选择主动调整结算方式,选择人民币结算,正是对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的应对措施。
而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人民币结算的普及将极大降低外汇风险,提高市场的稳定性。
无论是从宏观经济角度,还是从微观的市场交易角度来看,人民币结算的推广都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壮大,未来在更多的国际贸易领域,中国有可能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
必和必拓的“30%人民币结算”只是一个开端,接下来,全球经济格局将如何变化,我们拭目以待。
必和必拓转向人民币结算的决定,深刻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也揭示了中国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中日益增强的影响力。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未来可能会有更多的全球企业接受人民币结算,打破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对中国普通消费者而言,这意味着商品价格的波动将不再完全受制于美元汇率的波动,采购成本的降低将最终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品价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