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轮牛市基本是在复制2015年的7浪密码,现在轮动到的是第几浪?
第一浪金融先行,银行、券商、保险等权重板块率先发力,带动指数突破关键压力位,成功吸引增量资金入场。从 2025 年现状来看,国有大行年内涨幅达 37%,工商银行市值曾一度超越苹果;券商掀起合并潮,催生 “万亿投行”;险资权益配置比例提升至 15%。
第二浪,周期接力,煤炭、钢铁、有色等周期股接棒金融板块,成为市场主力,这一表现反映出市场对经济复苏的预期。
当前周期股行情的推动主要源于两方面:一是政策驱动:工信部推动 “反内卷” 产能出清,钢铁、光伏板块领涨。二是资金逻辑:周期股成为资金 “避风港”,受益于国企市值管理新政,个股涨幅超 40%。
2025年本轮周期行情依托供给侧改革 2.0,相比于2015 年具备更扎实的支撑。
第三浪,科技领涨。牛市进入中期,科技股(AI、半导体、机器人)开始显现成为市场主线的趋势,该板块被认为是后续赚钱效应最强的领域。
2025 年,科技板块呈现两大特点:一是硬科技崛起:寒武纪大涨 387%,光模块 CPO 领域诞生 8 只翻倍股,人形机器人因政策设定万亿产值目标而接力上涨。二是分化明显:科技板块 PE(市盈率)已达 45 倍,部分科技股三季报盈利不及预期。
第4浪,消费补涨,科技炒到一定的高度以后,资金开始寻求低估的板块,消费股就会迎来补涨机会。目前,白酒、医药等消费板块估值分位偏低,2025 年涨幅显著落后于其他板块,其中仅食品饮料板块的涨幅就不及 2015 年同期水平。
第5浪,成长扩散。到了牛市的中后期,资金会从核心的高标扩散到二三线的成长股,像一些中小盘的票,它就会出现补涨,甚至垃圾股它也会被炒作,这个时候很多票它其实已经脱离了基本面,纯粹靠情绪来推动,所以切忌盲目追高,追高很容易被套。
第6浪,防御收尾,牛市接近尾声的时候,资金开始转向防御板块,比如公用事业,电力,交通运输,这些都是一些抗跌性比较强的板块,这时候市场分化明显,前期涨得多的板块开始出现回调,只有防御股还在稳定的上涨。
当前,公用事业、电力等防御性板块尚未启动,这一现象也印证了当前行情仍处于中段。
第7浪全线退潮,当所有板块都轮动一遍以后,牛市就会进入到退潮期,不管是主线还是杂毛都会集体下跌,这个时候就不要再想着去抄底了。
目前,市场仍处于周期股主导的第二浪向科技股主导的第三浪的过渡期。周期股仍在发力,钢铁、光伏板块受政策持续影响,红利不断释放。AI 算力、机器人等硬科技主线已明确,但尚未全面扩散。市场关键信号显示,若科技股全面爆发后,资金开始转向消费板块推动其补涨,则标志着行情将进入第四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