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初,胡润全球富豪榜的发布,在中国商界尤其是华北地区激起了不小的波澜。
榜单上,一位来自湖南衡阳的女性,润泽科技创始人周超男及其家族,以425亿元的财富值赫然位列河北区域榜首,其风头甚至盖过了诸多传统地产与芯片巨头的掌舵者。
这位新晋“河北女首富”并非土生土长的河北人,她的财富故事,与一片位于河北廊坊、承载着海量互联网数据的园区紧密相连。
这看似矛盾的背后,折射出的正是中国数字经济浪潮下,产业地理格局的深刻重塑与财富创造逻辑的根本性转变。当传统的资源与地产红利渐趋平缓,以算力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正成为催生新贵的沃土。
周超男与润泽科技的崛起,并非一场轻资产的资本游戏,而是一场在“大数据基建”这条充满艰辛与巨额投入的赛道上,历时十余年的重资产豪赌。
这家被称为“数据龙头”的企业,如何在一片质疑声中穿越周期?
其高达231亿的固定资产投入背后,隐藏着怎样的商业逻辑与生存智慧?
从“北漂”创业到押注廊坊。
1.通信老兵,顺势而为。
周超男的创业故事,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1960年出生的她,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抓住了知识改变命运的第一波机遇。在体制内历练多年后,于不惑之年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辞职“北漂”。
2000年前后,中国通信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周超男在北京创立的天童通信网络有限公司,聚焦于城域信息管网的集约化建设。这门生意看似不起眼,实则是城市信息高速公路的“奠基者”,需要对地下管网资源进行统一规划、建设与管理。
这段经历让她深度参与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一线,不仅积累了宝贵的行业资源,更让她敏锐地洞察到数据洪流即将到来的趋势。
2.落子廊坊,抢占先机。
2009年,当“大数据”对大多数人还是一个陌生词汇时,周超男已经毅然创立了润泽科技,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专注于大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的企业。与许多扎根北上广深的科技公司不同,她做出了一个关键的战略抉择:将公司落户在河北廊坊。
这一决策体现了其深远的战略眼光。
当时的河北,正迫切希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寻求产业转型升级。大数据产业在当地属于空白领域,政府支持力度大,为企业快速落地、获取资源提供了便利。
廊坊地处京津冀核心地带,是科技互联网企业的重要腹地。在这里建设数据中心,能够就近服务北京、天津等地的核心客户,如字节跳动、华为等,极大降低了数据传输的延迟和成本,提升了服务响应效率。
正是这一步,为润泽科技日后承接京津冀爆炸式的数据需求,埋下了至关重要的伏笔。
“前辈”堆里的“先锋”,重资产模式下的危与机。
选择了大数据基建,就意味着选择了一条最为艰辛的道路。
这是一个典型的“高投入、慢回报”的行业,周超男自己曾坦言:“我们也许是先锋,也许就成了先烈。”
1.巨额投入与业绩亏损的悖论。
润泽科技的商业模式是“自建自持”的重资产模式。这意味着,公司需要自己买地、建房、购买昂贵的服务器和制冷设备,前期资本开支如同一个无底洞。
财报数据揭示了其沉重的资产负担:在2015年至2025年上半年的近十年间,润泽科技用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总额高达231.99亿元。
这种模式直接导致了即便在业务需求旺盛时期,公司财务报表依然可能“很难看”。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2018年,当时字节跳动旗下的抖音异军突起,对数据中心的需求井喷,润泽科技来自字节跳动的业务占比高达56.99%。然而,当年公司营收仅5.8亿元,净利润却巨亏2.41亿元,同比下滑幅度惊人。
2.高折旧与资金链的双重考验。
重资产模式带来的直接财务影响是高昂的折旧摊销成本。随着园区和数据中心机柜的不断投建,公司的资产规模滚雪球般扩大,每年的折旧摊销费用也水涨船高。
2024年,润泽科技的折旧摊销成本为3.80亿元,同比增长近30%,占全部成本的17.07%,成为吞噬利润的主要因素之一。
更大的挑战在于资金链。持续的天量资本开支,使得公司的自由现金流长期为负。仅2022年借壳上市至2025年上半年这三年半时间,润泽科技自由现金流的累计亏损额就达到127.41亿元,相当于其2024年全年营收的3倍。资产负债率一度超过80%的警戒线。
如何在高强度投入下维持资金链不断裂,成为关乎企业生死存亡的终极考题。
破局之道,资本高手与运营专家的双面舞。
在行业普遍的困境中,润泽科技能够存活并壮大,得益于其在资本运作和精细化运营上展现出的过人能力。
1.善用资本市场,打通“造血”循环。
面对资金压力,润泽科技展现了其“资本高手”的一面。自2015年以来,公司通过多次增发,累计股权融资达183.66亿元,其中20.9亿元明确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优化了债务结构。截至2024年末,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已显著下降至63.11%。
最具开创性的举措是在2025年7月,润泽科技成功将旗下的A-18数据中心打包成公募REITs上市,一举募集资金45亿元。这一操作堪称神来之笔,它将沉淀在固定资产上的巨额投资瞬间盘活,实现了“资产上市-资金回笼-再投资新项目”的良性循环。这不仅极大地缓解了资金压力,也为整个重资产行业探索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破局之路。
2.极致运营,打造盈利护城河。
尽管面临行业共性挑战,但润泽科技的毛利率却一直是一抹亮色,长期稳定在50%左右,远高于宝信软件、数据港等国内同行。这背后的秘诀在于其卓越的运营效率。
选址河北带来的低电价优势是其一。相较于北上广深,其电力成本低了约20%,而电费是数据中心最大的运营成本。
数据中心生意的核心是“卖空间”,机柜上架率直接决定收入。润泽科技创新的“超大园区+综合管廊”设计,消除了单栋机房为未来预留冗余空间的必要,使得资源调配极为灵活。在行业平均上架率仅为55%-65%的背景下,润泽科技的上架率长期保持在90%以上,几乎做到了“坪效”最大化。这使得其在同等投资下,能产生更丰厚的现金流。
拥抱大客户,与时代算力同频共振。
对于润泽科技的未来,周超男表现出坚定的信心,她曾表示:“我们选择了一条难而正确的路。数据是未来的石油,而我们是建油田的人。我们对这个赛道和自己的模式充满信心。”
言西认为润泽科技已经穿越了最危险的“生死线”,但其征途远未结束。
1.毫无疑问,润泽科技在短期内仍将面临自由现金流为负的压力,扩张步伐仍需依赖外部融资。然而,其所处的赛道正处于历史性的风口之上。国家“东数西算”工程的推进、AI大模型爆发带来的算力饥渴,都确保了数据中心需求的长期性和刚性。当前市场份额仅4.9%、排名全国第六的润泽科技,规模扩张是必然选择。
2.润泽科技深度绑定头部客户的策略极为明智。与中国电信签订的10-15年长协,提供了稳定的收入“压舱石”。而与第一大终端客户字节跳动的紧密合作,更是充满了想象力。
据披露,字节跳动计划在2025年将资本开支翻倍至1600亿元,这其中很大部分将投向算力基础设施。作为长期合作伙伴,润泽科技无疑是这波红利最直接的受益者之一。
未来的风险点在于,宏观经济的波动是否会影响大客户的扩张节奏?
激烈的行业竞争会否引发价格战,侵蚀其高毛利率?
但万幸的是,润泽科技已经用实践证明,它有能力在“高投入、慢回报”的行业魔咒中,通过资本创新和运营效率杀出一条血路。它脚下的这条路,方向是清晰的,需求是确定的。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机遇中落子,到在大数据基建的“前辈”堆里坚守成“先锋”。
润泽科技没有选择炒地皮或轻资产运营的捷径,而是以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构筑起以高上架率和领先盈利水平为核心竞争力的护城河。
尽管前路仍有资金压力需要克服,但其精准的客户战略和持续释放的下游需求,已经为其未来的增长描绘出一条清晰可见的路径。这片建立在河北廊坊的800亿数据江山,正是中国数字经济浪潮澎湃向前的最佳注脚。
注:(声明:文章内容和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