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西部广袤农田里,大豆静静躺在仓库中,再也等不到驶向东方的货船;而地球另一端中国人的餐桌上,豆腐、酱油的醇香依旧袅袅弥漫。
2025年夏季,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交易员们目睹了历史性的一幕:中国对美国大豆的装船量栏赫然显示为“0.0”。从业二十载的老手首次在夏季出口季见到如此景象。
横跨太平洋的航线上,再无一艘散货船为装载美豆而驶向中国港口。海关数据中,“美国”一栏悄然消失,只余一行冷静的备注——“自2025年5月起,中国未再进口美国大豆”。
而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豆制品——豆腐、豆干、豆浆、腐竹——依然供应充足。这场持续数十年的大豆战争,表面是商业竞争,实则是国际秩序深刻变革的缩影。
2025年金秋的美国中西部,本该是大豆丰收的喜悦,如今却弥漫着焦糊味。这不仅是豆农心理的焦灼,也是豆田中现实的焦灼。
美国多地因大豆滞销,为避免储存压力,爱荷华州、密苏里州的大豆堆成山没人要,发霉的豆子被碾碎还田。甚至一些农场主被迫就地焚烧他们辛苦种植的大豆,因为最大的买家中国已经数月没有采购一粒美国大豆。
最新贸易数据显示,
。预计2025年全年,美国将损失1400万至1600万吨对华大豆订单,相当于其年产量的三分之一。
导致这一局面的直接原因是美国政府加征的125%对华关税,完全抵消了美国大豆的价格竞争力。加之中国对美国大豆加征的23%关税,使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完全失去价格优势。
大豆作为我国传统五谷之一,在古代被称为“菽”。《诗经》中“中原有菽,庶民采之”的记载,说明当时大豆已是常见作物。
考古学证据显示,
。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碳化大豆颗粒,距今约9000年。
大豆的对外传播是一段精彩的历史旅程。约于秦代,大豆自华北引入朝鲜,继而传入日本。公元8世纪,经丝绸之路传入中亚;13世纪,随蒙古帝国西征进入东欧。
然而,大豆传入欧美的时间晚得多。
。
20世纪初,美国植物学家威廉·莫尔斯在中国进行系统性研究和大规模种质资源收集,带回4000多份大豆种质样本和栽培技术资料,直接催化了美国大豆产业的腾飞。
曾几何时,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直到1995年还是净出口国。但短短十年间,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3年,中国大豆产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猎杀。
。
当中国企业组团赴美“团购”时,美国又联合资本把价格从2000元/吨炒到5500元/吨,逼我们高价接盘800万吨。
三个月后,他们又反手宣布“丰收”,价格暴跌到2200元/吨,
。ADM、邦吉等国际粮商趁机低价收购,一度控制了中国85%的榨油产能。
这不是普通的市场波动,而是一场精准猎杀。从此,中国大豆市场被迫打开国门,成为美国农业霸权的牺牲品。
面对惨痛教训,中国默默启动了长达二十年的“大豆反击计划”。首当其冲就是将多元化进口来源作为首要战略。
中国应对美国大豆霸权的核心策略是:通过巨额投资和资源倾斜,协助巴西将其大豆产能提升至足以挑战美国的地位。
2015/16年度巴西大豆产量为9570万吨;而到了2025/26年度,
。同期美国产量却停滞在1.16亿至1.17亿吨左右。
中国不仅大量购入巴西大豆,更是巴西农业基础设施的深度投资者。
。
例如,中粮集团正投资2.85亿美元在桑托斯港建设新的农产品出口码头,其他中国企业也在积极改进圣路易斯港。
这使得巴西大豆从农场到港口的装载时间从120天大幅缩短至60天,有效保障了其出口量在2025/26产季达到1.12亿吨的预测高位。
过去十年,中国国内豆粕消费基本源于进口大豆压榨,因而
。
在基差贸易模式下,油厂压榨利润又受到CBOT大豆期价与产地升贴水波动的影响,
。
如今,这一格局正在改变。
。
同时,巴西投资建设的“大豆走廊”专用铁路网络使物流成本下降28%,其转基因抗病品种种植面积占比已达74%。
大连商品交易所的期货市场上,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商开始使用人民币计价的大豆合约。从大豆开始,中国“种、储、加、贸”四位一体的布局,正在彻底改变过去“买啥啥贵、卖啥啥贱”的被动局面。
面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中国大豆产业也面临深刻思考和调整。这场由贸易争端引发的大豆供应链重构,既带来挑战,也为中国大豆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2024年,中国大豆自给率提高了近7个百分点,国内产量稳定在2000万吨以上,豆粕减量替代技术进一步降低了对进口大豆的依赖。
此外,
。这些措施有效保障了国内大豆市场的稳定。
专家指出,未来中国大豆产业将形成“
”的双轨制发展模式。在国内,通过科技进步提高单产和品质,保障食用大豆基本供给;在海外,通过全产业链布局确保油用和饲用大豆的稳定供应。
行走在美国中西部农田,农场主们面对满仓大豆叹息:“有人谈论开拓印度、东南亚和北美市场,但这些市场无法突然发力并取代中国”。全美约50万依赖大豆种植的农户正承受前所未有的压力。
而在中国超市,货架上琳琅满目的豆制品依然供应充足。
。
从被美国资本猎杀,到彻底摆脱对美国大豆的依赖;从被迫接受国际价格,到主动重构全球大豆贸易规则,
。
人民币结算、订单融资、基建换资源,这些创新正在改写国际大宗商品贸易的游戏规则。
热点观察家
财智密码
财经领域爱好者
44755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