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晚上,闻泰科技发布声明,强烈谴责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理由冻结其安世半导体全球业务,认为这一行为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然而,事情发生时,荷兰具体采取的冻结措施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以及中方企业是否有违规行为,还没有得到明确结论。因此,第二天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上,发言人林剑反复强调:“建议向中方主管部门了解”,可以看出中方的态度是谨慎的。
但由于这件事涉及到中国企业的利益,中方相关部门在得知消息后,立即着手调查,试图还原整个事件的真相。经过四天的调查后,商务部终于作出正式回应,给出明确的定性。
10月16日,商务部在北京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发言人何咏前表示,荷兰政府过度解读“国家安全”概念,利用行政手段干预企业事务,这不仅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契约精神,还会严重损害荷兰的营商环境,最终伤害的是荷兰自身。而美国在这件事中扮演了幕后推手的角色,商务部同时对美国发出警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荷兰政府曾尝试辩解,称美国没有参与荷兰对安世半导体的决定,且这次行动的时机只是“巧合”。然而,中方并非没有依据做出这样的判断。在回应中,中方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这些证据来自荷兰法院10月14日公开的法庭文件。文件显示,荷兰政府曾与美国就“穿透规则”进行过沟通,其中美国向荷兰提出了要求,建议更换安世半导体的中方首席执行官,并调整公司的治理结构,以避免美国的新规定对其进行制裁。
事实上,西方媒体也注意到了美荷两国在针对中国企业方面的密切合作。《华尔街日报》曾披露,闻泰科技的一名高管在与投资者的电话会议中表示,荷兰政府的行动是借口美国的新规定,实际上意在争夺公司的控制权。英国《金融时报》也指出,美国政府于9月29日发布了出口管制的新“穿透性规则”,对闻泰科技及其控股超过50%的子公司实施了严格的出口管制,而荷兰的这一行动紧随其后,这一时机显然并非巧合。
商务部在回应中明确表示,中方将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此前,中方已经有过类似的反制行动。例如,韩国的韩华集团因配合美国对中国造船业进行的301调查,曾遭到中方对其在美国的五家子公司实施制裁,并禁止与中国的合作。
商务部的表态表明,如果荷兰政府不纠正这一错误行为,中方可能对荷兰企业采取类似的严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