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中国和美国的特殊港务费双双生效。根据航运业资讯媒体《TradeWinds》报道,在新规生效的当天,美国的一艘船就成为了首个缴纳这项费用的船只。
这艘船属于美国美森公司,船体悬挂美国国旗,载运量为2,378标箱。根据航程信息显示,10月13日晚,该船停靠在宁波港,14日凌晨新规正式生效。在卸货过程中,船公司被收取了627,943美元的特别港务费。
对于这个收费,船公司表示非常意外。虽然他们知道新规即将生效,但误以为中国的收费规则和美国类似,需要提前上报才会被收费。没想到,中国的港口收费系统在结算时直接将这项费用列了出来。面对这种情况,船公司一方面感到无奈,另一方面也不得不佩服中国港口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随着中国首单“特别港务费”的成功收取,一些航运巨头开始寻求规避此费用的办法。马士基航运公司便采取了措施,宣布旗下的两条跨太平洋航线不再停靠宁波港,而是转向韩国釜山港进行卸货。然后,货物将转运到之前购买的中国船只上,再从那里运送到宁波港。对于通过宁波港出口到美国的货物,马士基也会调整航线,改为通过韩国、墨西哥或加拿大换船,或通过陆路运输进入美国。
尽管这样做会增加一些麻烦,但马士基表示,这种做法虽然不太方便,却能有效减少港务费的支出,比直接交费更具成本优势。
这一事件展现了国际贸易中“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虽然航运公司受到影响,但这并非中国的过错。毕竟,是美国执意推动301调查并实施新政策,中国才采取反制措施。虽然这可能让第三国从中受益,也可能导致货物价格上涨,但中国在面对美国的压力时,必须采取行动。这不仅有助于保持国内信心,也展现了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影响力。
从中国交通部逐步上调费率的政策来看,可以看出中国的反击并非一时之举,而是有着长远的战略规划。中国的所有措施都基于自身的实力和原则,旨在向美国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已经不再是过去那样只能被动防守的角色,而是有能力主动出击。如果美国不收敛其行为,未来类似的情况可能还会发生,而美国可能会不得不面对“强者所欲为,弱者无法反抗”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