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首富预判到现实困境:手握两套房的家庭,或注定5个结局。
在房地产行业,李嘉诚和王健林的判断向来被视为重要参考。前者曾连续 15 年蝉联华人首富,凭借毒辣的商业眼光在地产界立足;后者作为万达集团创始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有着深刻洞察。如今,两位行业大亨的观点不谋而合,为手握两套房及以上的中国家庭敲响了警钟。
回顾过往,房地产市场曾一度风光无限。经济快速发展让人们钱包渐鼓,“买房保值” 的观念深入人心,不少家庭即便自住需求已满足,仍争相入手多套房产,2 套、3 套甚至四五套的情况并不少见。炒房客更是借着房价上涨的东风,通过 “快买快卖” 赚取高额利润。但从 2018 年开始,李嘉诚便预言楼市将 “变天”,随后大规模抛售房产;王健林也曾直言 “
没有哪个国家的房地产行业可以保持兴旺发达超过50年,一般来说,20多年就已经到了饱和阶段
”。如今,这些预判正逐渐成为现实,手握多套房的家庭正面临五大难以回避的结局。
结局一:二手房流通遇阻,“卖不掉” 成常态
过去,城镇化进程推动住房需求持续增长,加上经济繁荣带来的购买力提升,房子不愁卖,甚至出现 “抢购” 现象。但现在市场格局已彻底改变。一方面,多数家庭已拥有自有住房,新增 “接盘侠” 数量大幅减少;另一方面,房价下行趋势明显,购房者普遍持观望态度,不愿轻易出手。
数据显示,近年来二手房挂牌量不断攀升,但成交量却持续低迷。更关键的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导致未来住房需求进一步萎缩,手握多套房的家庭想要出售房产,只会越来越难,房子很可能从 “资产” 变成 “烫手山芋”。
结局二:房产税渐行渐近,投资客好日子彻底终结
随着房地产市场从 “增量时代” 转向 “存量时代”,房产税的推进节奏逐渐加快,相关试点政策和讨论不断落地,释放出明确的 “收税信号”。对于手握多套房的投资客而言,这意味着长期以来 “低成本持有多套房产” 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按照目前透露的政策方向,房产税大概率会对家庭人均居住面积超标部分征收,且持有套数越多、房产价值越高,缴纳的税费可能越重。这不仅会增加多套房家庭的日常持有成本,还会进一步压缩投资客的利润空间。此前靠 “囤房坐等升值” 的盈利模式将彻底失效,投资客想要通过房产获利的难度大幅提升,曾经的 “好日子” 已彻底终结。
结局三:房价持续下行,家庭资产大幅缩水
2020 年起,国内房价进入下行通道,且降幅逐渐扩大。有这样一个真实案例:某业主在 2021 年以 240 万挂牌一套房产,当时买家出价 220 万,业主犹豫未卖;2022 年挂牌价降至 220 万,买家只愿出 190 万,业主仍抱有涨价期待;2023 年挂牌价下调至 200 万,买家出价 180 万,业主依旧不愿让步;到了 2025 年,该房产的买家出价已跌至 150 万,短短四年间,房产估值缩水近百万。
对于大部分家庭而言,房产占据家庭总资产的绝大部分。房价持续下跌直接导致家庭资产严重缩水,且目前尚无明确迹象表明房价会止跌回升,未来资产缩水的风险仍在持续。
结局四:房贷压力叠加租金下滑,“持有成本” 居高不下
在购房群体中,全款买房的家庭占比极低,绝大多数家庭选择贷款买房,每月需偿还固定房贷。近年来,受经济环境影响,部分人群收入不稳定,房贷压力陡然增加,甚至有家庭因无力偿还房贷而出现 “断供” 情况。要知道,房贷还款具有强制性,无论家庭经济状况如何,每月都需按时足额缴纳,这让不少家庭陷入财务困境。
曾经,很多家庭会通过出租闲置房产收取租金来缓解房贷压力,但现在这一方式也难以为继。市场上闲置房源增多,租房市场竞争激烈,不仅房子越来越难租出去,租金水平也持续下滑。如今,租金收益早已跟不上房价下跌的速度,持有多套房的家庭,每年都在 “亏本” 持有。
结局五:高负债下法拍房激增,亏本出售成无奈常态
受房贷压力、收入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越来越多家庭陷入高负债困境,无法按时偿还房贷、信贷等债务,最终导致房产被法院查封拍卖,法拍房数量近年来呈现爆发式增长。
法拍房的核心特点是 “低价成交”,其起拍价通常低于市场正常价格 20?0%,且为了快速成交,往往不接受过高议价。不少家庭的房产在法拍时,最终成交价远低于当初的购房成本,甚至不足以覆盖剩余房贷,出现 “房子被拍走,还欠银行一笔钱” 的情况。即便部分房产能覆盖债务,相较于购房时的投入,也已是大幅亏本,“亏本出售” 成为法拍房市场的常态,这也让多套房家庭面临更严峻的资产缩水风险。
行内人给出的应对建议
面对当前房地产市场的困境,行内人也给出了针对性建议,帮助家庭合理调整房产配置。
1. 优先抛售高层楼房与闲置劣质房产
在各类房产中,高层楼房的降价幅度最大,且未来贬值风险最高。一方面,高层楼房居住体验相对较差,随着人们对居住品质要求的提升,其吸引力会逐渐下降;另一方面,高层楼房老化后,拆迁成本极高,几乎不具备拆迁重建的可能性,长期持有只会持续贬值。此外,位置偏远、配套缺失、户型不佳的闲置房产,也应尽快抛售,避免在房产税落地后增加持有成本,或因债务问题陷入法拍困境。
2. 谨慎持有三类优质房产
并非所有房产都面临贬值风险,以下三类房产保值能力较强,甚至可能在未来小幅涨价,可谨慎持有:
总高 11 层以下的低矮楼房:这类楼房容积率低,居住舒适度高,且维护成本较低,市场需求相对稳定。
洋房:作为改善型住房的重要品类,洋房在户型设计、社区环境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符合当下购房者的需求升级趋势。
优质学区房:教育资源始终是家庭关注的重点,优质学区房因绑定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刚性强,保值能力突出。
此外,对于 2025 年有购房计划的家庭,行内人也提醒:若非刚需,尽量不要轻易入手房产,避免陷入资产缩水、税费压力和财务困境的多重风险中。
上一篇:原创 最新动态!社保基金三季度新进全球第一细分,龙头,核心逻辑有两点
下一篇:A股收评:三大指数上涨,科创50涨3.38%,贵金属、消费电子走高!超3100股下跌,成交2.14万亿缩量2069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