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23年初的震荡徘徊到2025年10月突破4200美元/盎司,黄金在两年时间里完成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价值跃升。这轮行情不仅改写了贵金属市场的历史纪录,更折射出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层变化。
网络配图
2023年的黄金市场处于多空博弈的震荡期。彼时国际金价围绕1800-2000美元/盎司区间反复拉锯,美联储激进加息的余波尚未完全消退,市场在通胀压力与经济衰退担忧之间摇摆。国内金店价格则稳定在500-550元/克区间,实物消费与投资需求呈现温和增长态势,尚未出现爆发性特征。这一阶段的黄金更多扮演着"防御性资产"的角色,为后续行情积累能量。
2024年成为行情转折的关键之年。随着美联储加息周期接近尾声,市场降息预期开始升温,叠加全球多地地缘政治冲突加剧,黄金的避险属性与抗通胀价值同步凸显。国际金价年内突破2500美元/盎司关口,国内黄金T+D价格也攀升至700元/克以上。各国央行的购金行动成为重要支撑,我国在此期间连续多个月增持黄金,全球央行年度购金量维持高位,进一步夯实了金价底部。
2025年则迎来黄金的"超级牛市"。年初纽约金尚在2667美元/盎司附近,至10月已突破4000美元整数关口,半年多时间实现翻倍式增长。国内市场同样表现强劲,10月16日黄金T+D价格达到968元/克,较年初上涨近20%,周大生等品牌实物黄金价格更是创下1235元/克的历史峰值。第三季度的走势尤为关键,经历7月高位震荡后,8月至9月的节节攀升为10月突破4000美元奠定基础,9月全球黄金ETF持仓量增至9720万盎司,创下三年来新高。
黄金的持续走强并非单一因素驱动,而是全球经济、政治与货币政策多重变量的共振结果。
美联储政策转向是核心推手。2025年8月至9月,美国非农就业报告连续弱于预期,就业市场出现拐点,市场对降息的预期不断强化。9月美联储重启降息,步入降息周期下半场,市场预计年内还将有两次降息,中期利率将降至3%附近。降息预期降低了持有黄金的机会成本,推动大量配置资金涌入贵金属市场。
美元信用与美国财政风险加剧了黄金的配置价值。美国政府多次面临"停摆"风险,本质上反映了其严峻的债务问题,而特朗普政府对美联储的干预则引发市场对其独立性的担忧。在美元信用受损、美债风险上升的背景下,黄金作为"终极支付手段"的地位愈发凸显,成为对冲法币体系不确定性的核心资产。
全球央行与投资资金的合力助推不可或缺。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以推进储备资产多元化,减少对美元的依赖,我国已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与此同时,投资需求持续高涨,2025年爱回收平台黄金回收额同比增长149%,黄金ETF连续三个月净流入,弥补了实物消费的低迷。
对于本轮黄金上涨的最高点,市场机构呈现分歧但整体偏向乐观。
多家国际投行给出了积极预测。美国银行与法国兴业银行均将2026年底金价目标上调至5000美元/盎司,认为黄金ETF资金流入势头与央行购金需求将持续提供支撑。高盛也将2026年底目标上调至4900美元,华尔街分析师艾德亚德尼甚至预测金价可能在2030年达到1万美元。从当前4200美元左右的价格来看,未来一年仍有近20%的上涨空间。
不过短期回调风险与谨慎预期同样存在。汇丰银行预测2026年金价可能升至4400美元,之后逐步回落;花旗银行则更为保守,认为未来几个季度金价可能回落至3000美元以下。业内专家普遍认为,第四季度金价可能步入震荡阶段,快速上涨中暗藏技术性回调风险,此前积累的利多因素已得到较为充分的定价。
从长期来看,支撑黄金上行的核心逻辑尚未改变: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美元信用弱化、全球央行购金等中长期叙事仍在延续。但若未来美国经济数据超预期走强、通胀反弹制约降息空间,或地缘风险缓解导致避险需求退潮,都可能成为金价触顶的信号。
黄金的牛市征程仍在继续,但其路径大概率不会一帆风顺。对于投资者而言,既要看到中长期的支撑逻辑,也需警惕短期震荡风险,而5000美元/盎司则成为当前市场共识中较为清晰的阶段性目标高点。
投资需谨慎,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