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新闻,李嘉诚又刷屏了——这次不是因为收购欧洲基建,也不是因为投资生物科技,而是他旗下的长实集团在大湾区一口气甩出400套房子,价格直接“骨折”。惠州泷珀花园51平方米的小户型总价仅44万,单价8554元/㎡,直接砍到原价的6折;东莞海逸豪庭的别墅项目,更是把1999年拿的低价地块重新包装上市,摆明了要“清仓大甩卖” 。这波操作背后,到底藏着哪些不为人知的信号?
一、低价囤地20年,这波“割肉”其实在“吃肉”
李嘉诚这次抛售的房产,大多是早年低价囤的“老盘”。比如东莞海逸豪庭的地块,1999年拿地成本不足千元/㎡,现在就算降价到1.5万/㎡,利润率仍超35%。这种“囤地20年,一朝套现”的玩法,正是他最擅长的“时间差游戏”。当年他靠低价拿地、长期捂盘、高位抛售的模式,在国内赚得盆满钵满,成都南城都汇项目囤地16年净赚38亿港元,堪称教科书级操作。
但现在情况变了。中央出台盘活存量土地政策,深圳试点闲置土地强制收回,直接掐断了他“囤地生金”的财路。更要命的是,大湾区非核心城市房价跌得厉害,惠州海景房从1万+/㎡跌到五六千,东莞、中山库存去化周期超过40个月,再不卖就真砸手里了 。所以这次看似“割肉”,实则是踩着政策红线前的最后一次“套利”。
二、香港买家接盘,内地资金正玩“乾坤大挪移”
李嘉诚这次抛售有个有意思的现象:近六成房源被香港买家买走,主打“40万买养老房”的噱头,还开通跨境看房巴士,直接把香港中产和退休族的钱包盯上了 。为啥?一方面,香港本地楼市虽然回暖,但房价仍处于十年低位,70㎡住宅均价超500万港元,而大湾区同地段房子只要香港的1/5 。香港人花小钱就能在大湾区买个海景房养老,何乐而不为?
另一方面,李嘉诚正通过这种方式“曲线转移资产”。他的海外资产占比已达85%,英国基建年现金流超400亿港元,欧洲电力市场控制25%份额,而内地资产占比不足5% 。这次抛售回笼的资金,很可能用于填补英国电网、东南亚港口等海外项目的资金缺口。毕竟,他在英国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仅2024年就砸了3.5亿英镑买陆上风电场,急需“补血”。
三、政策铁拳出击,囤地模式彻底玩不转了
李嘉诚这次“跑得快”,和政策风向的转变密不可分。中央明确“房住不炒”,深圳、广州等地试点土地出让金改革,直接打击了他赖以生存的囤地模式。更狠的是,土地增值税清算和闲置土地罚款,让他的“捂盘待涨”策略变成了“烫手山芋”。比如北京御翠园项目,原本计划7折抛售套现,但因土地闲置被列入融资黑名单,最终只能妥协降价 。
与此同时,房地产税立法提速,持有多套房产的成本陡增。李嘉诚在国内的土储从2020年的659万㎡锐减至2024年的557万㎡,利润贡献率暴跌至不足3%,继续持有只会拖累整体回报率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撤退,这才是商人的精明之处。
四、市场分化加剧,李嘉诚用脚投票“抛弃”非核心
大湾区楼市早已不是铁板一块。深圳、广州核心地段房价坚挺,去化周期仅10个月,而惠州、中山等非核心城市库存积压严重,房价跌回五年前 。李嘉诚这次抛售的400套房子,90%集中在惠州、东莞等非核心区域,而保留了深圳盐田港、广州东方汇经中心等核心资产 。这传递出一个强烈信号:他在主动剥离低价值资产,聚焦高流动性、抗跌性强的核心物业。
这种策略和戴德梁行的预测不谋而合。报告指出,大湾区全年楼价预计下跌0-5%,但核心城市抗跌性显著,深圳、广州的优质楼盘仍受追捧 。李嘉诚的“精准甩卖”,恰恰印证了市场分化的趋势——非核心城市的房产,正在沦为“烫手山芋”。
五、投资方向大转弯,从地产大佬到科技玩家
李嘉诚的“撤离”,本质上是一场“战略大换血”。他近年疯狂加码生物科技和新能源基建:维港投资近30%资金投向脑机接口和基因编辑,和黄医药已有3款创新药获批;欧洲可再生能源领域,2024年完成3笔投资,包括3.5亿英镑收购英国陆上风电场 。这种转变,和他“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投资哲学一脉相承——当传统地产红利耗尽,他早已瞄准下一个风口。
更值得关注的是,他的资产配置正在向“现金流+科技”双轮驱动转型。英国基建年收益超400亿港元,相当于3个宁德时代的净利润,而科技投资中63家企业估值超10亿美元,AI和生物医药占比70% 。这种“稳赚+高成长”的组合,才是他商业帝国的真正护城河。
六、普通人该怎么办?这些信号你必须看懂
对普通购房者来说,李嘉诚的抛售释放了两个关键信号:
1. 非核心城市慎入:惠州、东莞等库存高企的区域,房价可能继续阴跌,投资需谨慎。自住可关注配套成熟、交通便利的项目,比如珠海横琴的“第四代住宅”,但要警惕开发商“以价换量”背后的质量风险。
2. 核心资产仍有价值:深圳、广州的优质学区房、地铁房,抗跌性强,长期持有仍有升值空间。但要避开老旧小区和商办物业,这类资产流动性差,容易被套牢 。
对投资者而言,李嘉诚的操作揭示了两大趋势:
- 政策风险优先:中央对囤地、捂盘的打击力度空前,投资房产前务必查清土地性质和闲置风险。
- 全球配置为王:单一市场风险加剧,可参考李嘉诚的策略,适当配置海外基金、黄金ETF等避险资产,分散风险 。
结语:时代变了,李嘉诚的“船”也该调头了
李嘉诚抛售400套房,表面看是一次普通的商业操作,实则是一个时代的缩影——房地产黄金时代落幕,政策倒逼行业转型,资本正在寻找新的栖息地。他的撤离,既是对国内楼市长期疲软的预判,也是对全球资产配置的再平衡。
但无论如何,有一点不会变:商人永远逐利,而时代永远奖赏能看懂趋势的人。李嘉诚的“狠”,在于他总能在潮水退去前穿上“救生衣”;而我们普通人的“稳”,在于看清信号后,守住自己的钱袋子。毕竟,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不盲目跟风,才是最大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