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充电宝召回风波过去仅两个月后,A 股 “跨境电商一哥” 安克创新已悄然启动赴港上市流程。据多家媒体报道,公司计划募资约 5 亿美元,推进 “A+H” 两地上市布局。一边是涉及超 227 万台产品的全球召回引发的信任危机,一边是紧锣密鼓的资本运作,安克创新的这一系列操作,让市场充满疑虑。
这场看似矛盾的举动背后,折射出这家出海明星企业在高速发展十年后,商业模式面临的严峻挑战:高度依赖海外市场与充电类产品的结构性风险、持续攀升的财务压力、品控危机引发的信任裂痕…… 其赴港 IPO 究竟是扩张之举,还是 “续命” 之策,成为行业焦点。
出海 “神话” 背后的双重依赖
安克创新的崛起曾是中国品牌出海的典范。2011 年,创始人阳萌从谷歌离职后,瞄准海外市场 “高性价比充电产品” 的空白,以 “轻资产、重品牌” 模式切入,将生产外包,专注研发与营销。凭借接近原装的品质和亲民价格,其 Anker 品牌迅速成为亚马逊充电品类销量冠军,2020 年登陆 A 股创业板,市值一度逼近 600 亿元。
但成功模式也埋下隐患 —— 对海外市场和充电类产品的双重依赖。2021 年至 2024 年,公司境外收入占比始终超 96%,北美市场贡献近半,亚马逊单平台 2024 年销售额占总营收的 54.3%,业绩易受国际政策、平台规则等冲击。
产品结构上,尽管 2020 年提出 “浅海战略” 尝试多元化,2024 年充电储能类产品仍贡献 51% 营收。多年来关闭 10 个产品线,却未能再造一个 “Anker”,“充电宝一哥” 标签难撕。
高增长下的财务承压
表面看,安克创新业绩亮眼:2020 年至 2024 年营收从 93.5 亿元增至 247.1 亿元,净利润从 8.6 亿元增至 21.1 亿元,年均复合增速超 30%;2025 年一季度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达 37%、60%。
财务压力暴露风险。2025 年一季度,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录得 - 2.88 亿元(去年同期为 1.81 亿元),显示营运资金紧张。6 月全球大召回涉及的退款、物流等费用,将进一步加剧现金流压力。
资产负债率也持续攀升,从 2022 年的 31.46% 升至 2024 年底的 44.92%,流动负债 2024 年末同比暴增 72.5%,短期借款激增,公司对债务依赖加深。此外,行业同质化竞争下,2024 年净利率同比下降 0.73 个百分点,盈利空间承压。
品控危机暴露模式短板
最受市场质疑的是愈演愈烈的品控问题。2025 年 6 月,因上游电芯供应商变更材料致产品存过热风险,安克创新全球召回超 227 万台充电宝,这是 2023 年 2 月以来的第五次召回,均指向电池安全隐患。
频繁召回暴露了其 “代工模式” 的短板:生产外包导致对供应链和生产流程把控不足,质量风险难控。而危机处理中的 “双标” 争议 —— 海外用户换新便利,国内用户一度被要求录制 “充电宝泡盐水” 视频,后续又被指 “降级换新”—— 进一步加剧信任危机。
当前,安克创新面临海外与单一品类依赖、财务压力、品控信任危机的 “三重挑战”。此次赴港 IPO 募资 5 亿美元,能否助其渡过危机、找到多元增长路径,仍待市场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