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政坛有件耐人寻味的事:美国曾高调宣称要制裁所有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结果闹到最后,只逮着印度使劲施压,对中国却格外“客气”,之前放的狠话全成了“放鸽子”。这波操作背后,藏着不少门道。美国对俄油的制裁,如今成了典型的“烂尾工程”。
最初扬言要对所有俄油买家实施“二级制裁”,可实际执行时却大打折扣。最终只有印度被“特殊照顾”——特朗普以印度进口俄油为由,对其输美产品额外加征25%关税,将对印总体关税拉到50%。而其他买家呢?
欧洲通过“灰色转运”大量进口俄油,美国视而不见;中国作为俄油重要买家,也未被纳入制裁名单。这制裁本想遏制俄罗斯能源收入,结果却成了笑话:印度照买俄油转售欧洲,俄罗斯能源出口没受实质冲击,联合国还批评美国单边制裁违反国际法。
特朗普对中国的“网开一面”,透着精明的利益算计。中美发布的《斯德哥尔摩经贸会谈联合声明》显示,双方约定暂停实施24%的对等关税90天,这与美国之前嚷嚷的“三位数关税”形成鲜明对比。为啥对中国手软?中国成品油出口占全球5.9%,若遭制裁会引发全球能源震荡。
美国作为“车轮上的国家”,2025年8月全国平均油价降至每加仑3.15美元,正处四年夏季最低,特朗普需稳住油价争取选民。更重要的是,中国有稀土管制等反制手段,美国不敢硬碰硬,国务卿鲁比奥直言“制裁中国可能推高全球油价”,等于承认了中国的分量。
单拿印度开刀,则是多重矛盾的爆发。归纳了三个原因:一是想间接施压俄罗斯,通过制裁印度减少俄油出口渠道;二是特朗普想拿关税当筹码,逼印度在贸易谈判中让步;三是印度低价购俄油转售欧洲,抢了美国页岩油的生意,成了拦路虎。
印度外交部虽怒斥美国关税“不公平”,扬言“采取一切必要行动”,但至今没见实际反制,多半是雷声大雨点小。不过这倒给中印关系添了契机——中印关系正回暖,中方有意恢复对印肥料、稀土等供应,若能落实,或将进一步推动双边合作。
美国政策的“放鸽子”属性,在这场风波中暴露无遗。一会儿喊着要对中国加征重税,一会儿又暂停制裁;先说要全球制裁俄油买家,最后只针对印度,直言其决策“随机、混乱和多变”。
这背后是美国国内政治的拉扯:中期选举临近,两党把经贸问题“安全化”,国会难就关税政策达成共识,导致政策朝令夕改。这种摇摆不仅让美国国际信誉受损,还削弱了“关税大棒”的威慑力——各国都看清了其“双重标准”,更倾向于通过多边机制维护利益,中印在金砖等机制中的协调合作。
说到底,美国正面临霸权逻辑与现实能力的失衡。想靠单边制裁维持霸权,却发现自己早已深度绑定全球供应链,根本承受不起全面对抗的代价。对中印的差异化对待,暴露了其“利益至上”的本质,反而倒逼新兴国家联合自强。
若美国继续这种“放鸽子”式政策,国际影响力只会持续下滑;而中印等国若能深化合作,或许能在重塑全球治理中扮演更重要角色。这场制裁风波,把美国的底牌暴露得明明白白。利益的算计、实力的无奈,让国际舞台的戏码愈发耐人寻味。
下一篇:原创 天佑德酒,困在青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