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印度独立日庆典上,总理莫迪站在新德里红堡城墙前,面对数万民众发出宣言:“我,莫迪,将像一堵墙一样,抵御任何威胁他们利益的政策。”
这句承诺直指美国总统特朗普三天前对印度商品加征的50%惩罚性关税——全球贸易史上罕见的极限施压。
仅仅半年前,特朗普与莫迪还上演着“兄弟情深”。2025年2月,两人高调宣布将在2030年前实现5000亿美元双边贸易目标,莫迪甚至套用特朗普的竞选口号,喊出“让印度再次伟大”(MIGA)。彼时,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QUAD)峰会计划在印度召开,两国关系看似牢不可破。
特朗普的变脸比印度季风还快。8月6日,白宫突然宣布对印度商品追加25%关税,叠加此前8月1日生效的25%关税,总税率飙升至50%。特朗普公开指责印度“倒卖俄油赚黑心钱”,更威胁称:“若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不排除进一步提高关税!”
经济核弹瞬间引爆。印度前贸易官员阿贾伊·斯里瓦斯塔瓦预估:对美出口可能腰斩,纺织、珠宝、汽车等支柱产业首当其冲。
埃姆凯全球金融服务公司经济学家玛达维·阿罗拉断言:“在这种税率下,美印贸易实际上将‘死去’。”卢比汇率应声暴跌,外资加速撤离,印度GDP增速预测被下调整整1个百分点。
独立日演讲中,莫迪全程未提“美国”二字,却句句直指关税危机。在近两小时的讲话里,他七次强调“自力更生”,宣布启动名为“苏达尔尚查克拉”(印度教神话中的神圣武器)的国产防御系统,并承诺年底前推出本土半导体芯片。
农民利益成为莫迪最坚固的盾牌。“他们曾让印度从粮食短缺走向自给自足,”他面向全国宣告,“保护农民是底线,印度绝不妥协!”
此言直击美印贸易谈判死穴——特朗普政府要求印度开放农产品市场,而印度拥有5亿农民选民,开放美国转基因大豆和乳制品无异于政治自杀。
军事领域同步亮剑。印度外交部暂停采购美国P-8I反潜巡逻机与装甲车,转而加速接收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更令华盛顿震惊的是,印度正探索用人民币结算俄油交易,此举若成行,将撼动美元石油体系根基。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意外促成新联盟诞生。在印度牵头下,巴西、南非、印尼等11个新兴经济体秘密达成三点共识:建立本币结算通道、共享能源供应链、协调报复性关税措施。这些国家GDP总量占全球22%,正改写“西方定价”的旧秩序。
莫迪的行程表揭示战略转向:8月底访问中国参加上合组织峰会,这是七年来首次正式访华;随后接待俄罗斯总统普京年底访印。
印度同时放宽中资准入限制,塔塔集团与比亚迪展开电动车合作,甚至罕见采购15万吨中国豆油——这些动作在边境冲突后几乎不可想象。
当美国肯塔基州的波本威士忌遭遇印度150%报复性关税,当地农场主举着“特朗普害我破产”的标语走上街头。贸易战从来都是双刃剑,这次美国红州先尝到痛楚。
莫迪的强硬绝非一时血勇,背后是三根战略支柱的支撑。能源方面,印度扩建伊朗恰巴哈尔港,打造直通中亚的陆海能源走廊,摆脱马六甲困局;金融方面,推动“卢比-卢布”本币结算,6230亿美元外汇储备提供充足缓冲;技术方面,30倍增长的太阳能产能与10座新建核电站,朝着“2027能源独立”目标迈进。
美国的误判在于低估了印度的民族尊严。特朗普不仅当众揭穿印度空军在5月印巴冲突中损失5架战机的真相,更在6月邀请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共进午餐。对印度而言,这种外交羞辱比关税更刺痛。
印度外长苏杰生的反击直指西方双标:“欧美2024年进口俄天然气达1650万吨,贸易额675亿欧元,谁来制裁他们?”道德高地的崩塌,让全球南方国家看清了规则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