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博商业评论
华润啤酒的这一系列动作,是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
来源丨华博观察
编辑丨何慧芳
在啤酒行业竞争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华润啤酒再次成为市场焦点。近日,华润啤酒(00291.HK)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有限公司微信公众号“上海联交所”发布多个资产处置项目推介,涉及雪花啤酒的驻马店工厂资产、汕头工厂资产和达州工厂资产等。这一举动,不仅是华润啤酒自身战略调整的重要体现,也折射出整个啤酒行业在产能优化、结构升级道路上的持续探索。
事实上,从2024年4月起,华润啤酒便在“上海联交所”微信公号陆续推介处置项目,主要为各地工厂资产。以此次备受关注的驻马店工厂为例,其占地面积达200亩,为国有工业用地,使用年限至2061年,总建筑面积约3.8万平方米,钢混结构,水电配套设施齐全。不仅如此,该工厂还配备高自动化啤酒生产线成熟控制系统,核心生产设备涵盖酵母扩培系统、酿造水处理设备、糖化、发酵自控系统等;辅助设备包括二氧化碳回收系统、高低压变配电设施、污水处理设施等。值得一提的是,所有设备均处于妥善封存状态,保养到位、性能稳定,可快速启动并恢复生产,无论是大规模的生产制造,还是个性化的精酿工坊,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发展空间。
对于这批工厂资产的处置原因,华润啤酒明确表示是为处置落后工厂。随着四川成都和河南基地工厂的发展壮大,其生产能力足以完全覆盖相关地区的需求,而此次被处置的工厂通常产能较小,设备也较为落后。在追求高效生产和成本控制的当下,这样的决策无疑是为了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为提升产能利用率,华润啤酒以及整个啤酒行业的关厂行动其实早在多年前就已拉开帷幕。据媒体报道,过去8年,华润啤酒旗下关闭的啤酒厂数量已达36家。根据华润啤酒2024年年报数据,报告期内,其工厂数量为62家。对比其2021年底的65家啤酒厂,近三年又关闭了3家啤酒工厂。早在2021年报中,华润啤酒就曾提及,为推动优化产能布局,于2021年内已停止营运5家啤酒厂。
华润啤酒的这一系列动作,是其顺应行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近年来,啤酒行业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一方面,消费市场不断升级,消费者对啤酒品质、口感和品牌的要求日益提高,高端啤酒市场份额逐渐扩大。根据相关数据显示,10元以上高端啤酒市场占比近20%,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高品质、高颜值啤酒支付更高的价格,啤酒行业的高端化转型不仅是市场的需求,也是企业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另一方面,啤酒行业产品愈发多元化,为迎合年轻一代个性化需求,中国酒类正向个性化、利口化、健康化三大方向转型,市场呈现多元化格局。自2024年下半年开始,茶味啤酒成为行业热点,年轻群体更注重文化标签与个性彰显,而非醉酒体验,这一需求转变正推动小众酒市场持续壮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啤酒企业需要不断调整战略,优化产能布局,以适应市场变化。对于华润啤酒来说,关闭产能较小、设备落后的工厂,集中资源发展优势基地工厂,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啤酒的需求。同时,这也为企业在高端化、多元化发展道路上腾出了更多的资源和空间,使其能够加大在产品研发、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投入。
然而,华润啤酒的资产处置和关厂行动,也引发了一些行业内的思考。被处置的工厂虽然在华润啤酒的体系中被视为落后产能,但这些工厂往往拥有国有土地和环保证照,对于一些中小酒企来说,接盘这些资产或许是一次发展的机遇。比如汕头工厂的污水处理系统,若能合理利用,或许可以为一些新兴的精酿作坊提供支持,甚至有可能盘活成为网红打卡点。但不可忽视的是,接盘这些资产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设备的更新改造、市场渠道的重新开拓等。
华润啤酒拟再转让多个工厂资产这一事件,是啤酒行业产能出清、结构调整的一个缩影。在未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变化,啤酒行业的整合与变革仍将继续。企业需要不断适应市场变化,优化自身产能布局,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竞争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而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如何在产能优化的同时,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也将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