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近期抛出的“中国欠美国1万多亿美元”论调,实则源于一段尘封百年的历史旧账,而所谓“不偿还就拒付中国持有的7600多亿美元美债”的威胁,更像是脱离现实的政治炒作。要厘清这桩公案,得从110多年前的晚清说起。
1911年,清政府为修建铁路,曾与美西方签订600万英镑的贷款协议,承诺40年内本息还清。美国当时将这笔国家贷款转化为债券向民众发售,这便是后来引发争议的湖广铁路债券。然而谁也未曾料到,次年清朝便宣告覆灭,随后的军阀混战让这笔债务成了无人问津的烂账。美国政府虽需向债券持有人支付利息,却因中国政局动荡难以追讨。
直到中华民国成立,民国政府曾短暂承接债务,但1936年中国大片国土沦陷后,连军饷都难以维系的蒋介石政权,只能无奈停付这笔贷款。1951年债务到期时,中美既未建交,新中国又奉行“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明确宣布不承认清政府与民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这笔债务自然被划入历史尘埃。
1979年中美建交后,部分美国债券持有人曾向法院起诉中国,试图索债。按国际法基本原则,主权国家享有豁免权,公民无权起诉他国政府,但美国法院竟突破常规,向中国外交部送达传票,甚至以缺席审判为由,判决中国赔偿4130万美元并威胁没收在美财产。这一荒诞判决最终因美国政府的政治干预,于1984年被撤销,从司法层面默认了中国无责的事实,此后相关诉讼均未被受理。
如今特朗普执政时期,中美关税摩擦加剧,这桩百年旧债又被翻炒出来,甚至有人扬言以拒付美债相要挟。这种言论不仅无视历史与法律,更暴露了对全球金融体系的无知。中国当前持有约7590亿美元美债,虽看似数额庞大,却较峰值减少了5577亿美元,且正逐年减持,对美债依赖度持续降低。
相比之下,日本作为美国第一大债主,对美债的风险敞口更大,经济与安全上的双重依附使其对美国“赖账”的威胁更为敏感。要知道,美国36万亿美元外债中,包含着众多国家的外汇储备,若真敢单方面拒付中国持有的美债,无异于动摇全球金融的根基——各国会立刻担忧自身持有的美债安全,进而引发抛售潮,美债的“全球最安全资产”地位将彻底崩塌。
美国的全球影响力,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盟友对其金融信用的信任。一旦信用破产,不仅美元霸权岌岌可危,其遍布全球的军事同盟体系也会因信任危机而松动。反观中国,多年来在经济封锁中磨砺出的自主竞争力,使其具备更强的抗风险能力;而美国经济高度依赖全球市场,若真陷入封闭对抗,时间显然站在更具韧性的一方。
那些拿百年旧债炒作的美国政客,或许只是想制造舆论噱头。特朗普政府未必真敢触碰“赖账”的红线——这步棋一旦走出,受损的不仅是中美关系,更是美国自身的全球信用与经济根基。历史早已厘清的旧账,终究成不了要挟中国的筹码,而试图以金融霸权施压的行为,只会让更多国家看清美元体系的脆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