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发布公告宣布:与贝莱德财团就全球港口资产出售的145天独家磋商期已届满。这份公告里,其中一个转折性表述引发市场震动——“拟邀请来自大陆企业加入成为重要成员”。这标志着历时近五个月的国际港口争夺战,迎来戏剧性转折。
3月4日,长和拟向贝莱德和地中海航运旗下码头公司组成的财团,出售包含43个港口、199个泊位的全球资产包,总价值228亿美元。这份清单上最刺眼的是巴拿马运河东西两岸的巴尔博亚港与克里斯托瓦尔港——这是掌控太平洋与大西洋咽喉的“战略锁钥”。
数据显示,巴拿马运河承担全球6%海运贸易量,而中国商船通过占比高达21%,五分之一的外贸集装箱依赖这条水道。交易公布后,香港《大公报》连发檄文,痛斥这是“没有腰骨的跪低”。
国务院港澳办官网罕见转载评论《莫天真勿糊涂》,直言批评其勿要“见利忘义,漠视国家利益”。更关键的压力来自监管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4月27日严正声明:“交易各方不得规避反垄断审查”。当5月12日长和公告强调“交易绝不可能不合法”时,字里行间已透出焦灼。
这场商业交易背后,巴拿马运河早已成为大国博弈的棋盘。2024年底,特朗普公开宣称运河是“美国重要国家资产”,甚至威胁巴拿马“归还”。而中国驻巴拿马大使徐学渊近日7月25日紧急造访运河管理局,双方就“海运贸易合作”达成战略共识——微妙时机里的外交动作,暗示着更深层次的较量。
当然真正让长和陷入两难的,是三重压力的夹击。政治上,梁振英等香港政要公开警示“商人无祖国”思维的危害,李家超特首强调任何交易须符合法律法规。资本上,长和系上市公司市值一度蒸发超780亿港元,迫使李嘉诚基金会紧急增持救市。审查方面,商务部5月15日再次警告“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堵死暗度陈仓的可能。
当巴拿马政府4月突然指控长和“税务违规”,这场商战彻底演变为国际政治经济学的经典案例——关键基础设施的归属,从来不只是商业问题。
时间到了6月,沉默两个月的央企突然出手。中远海运集团开始与财团接触,表示对符合战略需要的资源都抱有兴趣。这家中国航运巨头与长和早有渊源,双方共同运营着上海明东码头、盐田国际等枢纽港,更在欧洲联手开发埃及苏科纳港。
中远的加入实则是给死局注入活水。据知情人士透露,谈判核心聚焦三大关键:首先是股权制衡,贝莱德、MSC、中远三方均衡持股,打破美资独大局面。其次是否决权的设置,仿照“金股”机制,确保中远在核心利益上的决策权。
另外就是数据管控,中国船只通行数据由中远托管,杜绝商业情报外泄。这种设计既规避了美国“长臂管辖”风险,又符合中国监管底线。
最后,若中远最终参股巴拿马港口,将与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形成欧亚海运战略三角,中国“一带一路”的航运闭环就此贯通。这场涉及12个司法管辖区反垄断审查的交易或许还需数月角力,但规则已然改写——太平洋虽然足够宽广,但通往未来的航道,必须由中国自己掌控并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