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药的K线图比心电图还刺激,有人赚翻倍夜不能寐,有人踏空拍断大腿——帮主在这行摸爬滚打20年,此刻嗅到的不是泡沫味,而是一股硝烟味。
今天帮主将分四个方面聊透创新药下半年的走势和策略,可能长一点,但干货满满。
创新药这出戏,演到中场高潮迭起。恒生医疗指数年内飙93%,康方生物等龙头股价翻倍起步,四只创新药基金更是晋级“翻倍基”阵营。
表面看,政策暖风、出海大单、资金热浪三重推力把板块送上云霄。国家医保局一句 “集采不搞新药,新药不搞集抄” 让药企喘了口气;中国药企上半年海外授权交易额逼近500亿美元,三生制药一笔买卖就卷走辉瑞60.5亿美元首付款,创下中国纪录;北向资金一季度增持头部药企超50%,ETF份额更是水涨船高。
盛宴之下刀叉已响。基金经理万民远直言:“这位置大部分公司估计都见了未来三五年的顶!”他管理的医药基金因回避创新药,近两年亏损近20%,规模缩水超百亿。二季报更暴露资金松动迹象:部分业绩亮眼的创新药主题基金份额大幅缩水,有基金经理坦言已兑现“拥挤度高的个股”收益。
01 政策与资金的“热恋期”
政策与资本罕见地同时为创新药站台。医保局7月1日发布的 《支持创新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 打通了从审批、支付到临床使用的堵点,丙类医保目录首次明确为高价创新药“开小灶”。
资本用真金白银投票。上半年创新药企出海交易额达484亿美元,接近去年全年总额,跨国巨头辉瑞、默沙东争相押注中国管线。
这种政策与资本共振的盛况,十年来仅见。
02 估值分歧,多空激战正酣
看空派紧盯泡沫:A股创新药远期市盈率已达57倍,港股也飙至39倍,均高于五年均值。部分个股短期暴涨5倍,透支未来数年空间。
乐观派坚信重估未止:汇丰前海证券分析师Linda Shu指出,中国Biotech公司平均PS仅9.7倍,远低于美股的21.4倍。随着中国药企在全球创新链条地位提升,估值差距有望收敛。
资金流向暴露分歧: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年内涨49%,却被赎回21亿元;易方达沪深300医药卫生ETF更是净流出31亿元。
03 下半场三大“生死劫”
创新药行情能否延续?帮主认为三个信号决定方向:
► 学术会议能否炸响惊雷
9月世界肺癌大会(WCLC)和10月欧洲肿瘤医学年会(ESMO)将公布多项中国药企临床数据。若数据超预期,可能点燃新一轮炒作。
► 海外授权持续性
License-out(对外授权)模式已成创新药企“现金奶牛”。三生制药、翰森制药等巨头交易验证了中国研发实力,若下半年再出现重磅BD交易,估值天花板将继续上移。
► 政策落地速度
市场期待监管层进一步优化临床试验审批流程。若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研发周期缩短将直接提升企业盈利效率。
04 帮主视角:不懂不投,聚焦真龙头
普通投资者此刻入场如走钢丝。帮主给各位老铁提个醒:
• 警惕“纸面富贵”公司:部分企业靠画BD大饼炒高股价,实际首付款和里程碑付款极少。
• 死磕技术壁垒:ADC、双抗、细胞治疗三大领域已跑出全球竞争力选手,这类企业能借全球市场分摊研发成本。
• 盯紧现金流:优先选择进入盈利周期或产品临近上市的企业,荣昌生物、恒瑞医药等老将更经得起风浪。
创新药从来不是胆小鬼的游戏。帮主在这行20年,见过太多故事:泡沫时鸡犬升天,退潮时尸横遍野。这一次,产业质变真实发生,但狂欢中的清醒者才能活到下个十年。
二级市场的硝烟背后,毕马威合伙人黎志贤点破天机:中国药企首次实现从“Me-too”到“Best-in-class”的跨越,ADC、双抗等技术已具备全球竞争力。
当三生制药们把中国实验室的成果卖向全球时,这场估值革命才刚刚撕开序幕。
我是帮主郑重,市场如江湖,我们下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