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题化形式,将生活态度融入互动体验中。
今年以来,都有哪些购物中心打造了慢闪街区,又有哪些慢闪首店亮相?
快节奏的时代里,“慢”反而成为了一种奢侈,特别是对于追求流量变现、依赖即时转化的商业而言,效率至上的逻辑让各方巴不得将每一寸空间都用KPI填满。而慢闪的出现,恰好与这种紧绷的商业惯性形成鲜明的对照。
就好比当下,外卖平台三方大战打得不亦乐乎,当你早已习惯被弹窗广告、限时折扣追着跑时,商场的一角却飘散着咖啡香的慢闪手作区,或是摆满手作饰品与在地风物的慢闪市集,甚至是一家你心心念念想要打卡的小众品牌,这些看似反效率的体验,恰恰唤起了消费者对真质感、强共鸣的渴求。
从这个角度来看,即便慢闪街区、慢闪公园、慢闪市集等形式出现在购物中心并非什么特别稀奇的事,但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商场的“留白空间”正随着消费者需求的转变而悄然进化,那些允许“无目的停留”的角落越来越多,主题也越来越多样,甚至时间维度也在拉长。
表格内容/数据来源网络,不足之处请指正
☆以慢闪形式激活空间属性
从某种程度上看,慢闪可以视作是商业项目对空间价值的一种试探。在存量时代下,闲置空间被赋予了更多期待,见惯了商业地产企业对既有空间、业态结构、品牌矩阵进行大动干戈的翻新改造案例,而慢闪的优势则在于低成本、高灵活度。在此背景下,有的项目以“慢闪”为链接,通过灵活化运营,在不颠覆空间原有基底的前提下,让闲置资源释放出新的价值。
6月18日,苏州山塘街五龙桥畔首个年度慢闪现代艺文市集——嵣坊市集正式启幕,该慢闪市集由闲置载体盘活而来,其采用“轻介入、微更新”设计理念,移除部分停车位形成核心视觉通廊,并将艺术装置、策展互动与古街肌理结合,打造成为2000㎡开放式潮玩空间。除了场景上的更新外,还引入了涵盖文创、茶饮、精酿等业态在内的30+年轻化品牌。
☆主题化慢闪街区盛行
纵观当下购物中心打造的慢闪街区主题,以主题化场景为载体已经成为一种趋势。这些街区通过将品牌理念、生活态度融入空间设计与互动中,为消费者创造全新的感官体验。
有毛孩子的家庭,会在深圳来福士广场打造的一整条「腊肠街区」中找到共鸣与乐趣。渴望放松身心的毕业党、精酿控、文创爱好者,则能在厦门大悦城「厦日松松季」超轻松市场2.0 中,通过松仔千百种好状态、松睡梦中、半海华松等5大打卡点位,收获满满的惬意。这种基于兴趣爱好的空间体验,也催生了同好间的交流分享 。
☆ 连锁商企“慢闪街区” 刷屏
连锁商企那些整齐划一的营销动作,往往也藏着当下大热的流量密码。截至目前,今年亮相的慢闪街区中,至少有10个出自华润万象生活之手,从大连华南万象汇的新中式游园场景,到太原万象城的理想群岛,再到长春万象城的庭院季,形成了一幅北市逛庭院,中市探群岛,东市品云阙的都市漫游画卷。
大连华南万象汇·云阙游园新中式慢闪街区:于7月12日开街,项目以东方美学为灵感,打造了入园、游廊、泛舟、亭榭、画境五大场景,构建起“云中之阙”。活动期间,该街区还会通过蹴鞠挑战赛、鱼灯巡游、皮影戏等国风活动每周焕新,增强氛围感。
长春万象城·庭院季:5月20日-7月20日,长春万象城以全新“庭院”主题概念置景街区场景,放眼所及,飞檐、榫卯、花窗贯穿其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庭院空间。值得一提的是,庭院季1期收官后,7月28日,「庭院季」二期也将围绕“自然有结果”解锁全新皮肤。
太原万象城·理想群岛:为太原万象城打造的城市首个超2000㎡的漫步街区,该街区通过12座风格迥异的浮岛,装载了一种可漫游、可社交、可情绪投射的生活方式。
在商业迭代加速的当下,慢闪店的兴起,亦为品牌拓展市场提供了灵活的试探路径。
☆ 品牌慢闪首店愈发常见
于品牌而言,慢闪店跳出了传统门店一次性高投入的局限,因而也成为品牌低成本测试市场需求、触达目标客群的理想选择。
据铱星云商不完全统计,截至7月,年内以慢闪形式开出线下首店/城市首店的品牌至少有9家,从品类上看,这些慢闪首店主要聚焦在生活方式、文化创意、香氛等年轻人青睐的品类,与购物中心传统业态品类形成差异化互补。
5月在上海西岸梦中心开设首个线下慢闪店的rootie,是一个以植物为载体的生活方式品牌。该品牌循环利用了过往快闪店使用过的转运箱,并根据项目场地条件重新设计了展位。
而对于购物中心而言,慢闪店的限时性与主题性往往能够为商场注入一定的新鲜感。如果再加上“首店”的前缀,那么吸引力自然只会更强。“万象系”打造的慢闪街区中,便常有慢闪首店的身影。
以石家庄万象城为例,其于5月开街的运动主题慢闪街区——108valley城市山谷,引进了CARECASE、TENERA、LUNEURS月乐诗等七大街区品牌,包含有 6家河北首店和1家河北联名旗舰店 。
☆ 创意慢闪出地标
最近,风靡整个时尚圈和商业地产圈的“路易号”,便是一场大型慢闪体验活动。
这艘造型独特的巨轮,三层建筑内将“展览+精品店+餐饮”三大业态融合,稳稳停泊在兴业太古汇,也为项目带来了大量客流。 据统计,自“路易号”启幕以来,兴业太古汇周边客流日均达8至10万人次,首个周末最高达17万人次,吸引了大量外地来沪游客。
在消费者对新鲜感需求旺盛以及新兴品牌持续涌现的双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开始有意识地规划,为短期创意的落地提供固定的承载场所。比如麓湖CPI规划有9个慢闪空间,用于与商家共同测试市场反响。7 月,国内潮流品牌 ANBNMOR就以慢闪的形式入驻该项目,不仅带来了ANB、BPLUS、ABkids 三个品牌的产品, 还有让小孩子可以发挥想象力进行创作的小行星区域。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商业空间的形态逐渐脱离传统盒子结构,与街区、公园、城市广场等开放性场景融合,绿植、自然环境、街景等公共环境便成为了天然的背景板,由此也成为了购物中心和品牌举办慢闪活动的理想地。上海西岸梦中心8栋北侧就是这类空间的代表,予调YRGD、Le Specs、显愿等品牌的慢闪活动陆续在此举办,消费者与场景的粘性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由此可以看出, 慢闪在购物中心扮演的角色,更像是对生活方式的补充,它通过场景化创造内容,将生活态度融入互动体验中。让商业空间从简单的交易场所转变为具有社交引力、打卡效应的聚落主题空间。
然而,商场若过度依赖慢闪的短期流量效应,频繁的活动也可能导致消费者审美疲劳,使慢闪活动沦为走马观花的浅层体验。再者,在品牌招商上,也a需选择与商场定位、客群需求及空间匹配度高的品牌,避免因品牌调性脱节而产生割裂感,从而难以形成购物中心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无论活动时间长短,任何策划要想发挥价值,仍需建立在品质与定位的长期适配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