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五度IPO、从深交所屡战屡败,到转战北交所奋力一搏,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菊乐股份”)漫长的上市之路,或即将迎来最终答案。
图片系AI生成
近日,菊乐股份宣布其北交所上市辅导验收通过,并迅速披露招股说明书。
这张“入场券”,距离其2017年首次冲击深交所中小板已经过去了整整七年半,历程之波折堪称行业之最。在四次折戟、数轮监管问询、警示函处罚以及9577万元资金挪用的内控危机后,菊乐股份“久病成医”经验丰富,在同期备案上市辅导的多家企业至今仍还停留在合规工作之时,菊乐此番递表仅仅经过三期辅导工作,就快速进入了验收环节。
然而,财报表现与合规性改善并非本轮闯关的核心痛点,北交所重点关注的创新性评价指标是其最大挑战:2022年至2024年,菊乐股份研发费用仅分别为630万、474.1万和514.9万,产品与模式创新显然有限;公司近年针对“创新性”指标的认定进行了“突击”式的申报发明专利,旨在满足北交所认可,这一策略显然还亟待检验。
从长远价值来看,菊乐从偏安一隅到谋求全国化扩张,每一步都试图踩准行业痛点,又因资源禀赋不足而步履维艰。此番上市与否,不仅考验其经营基本面,更是其全国化扩张能否“惊险一跃”的关键变量。
七年四败,菊乐股份上市血泪史
官方资料显示,菊乐股份最早设立于1985年,是成都菊乐企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旗下子公司。菊乐股份于1996年进入乳制品行业,深耕含乳饮料及乳制品领域四十年,打造出集合奶源基地、研发生产及市场销售的完整产业链,成为西南地区规模乳制品企业之一。
菊乐股份的IPO之路堪称一部区域乳企的“血泪史”:
2017年12月,公司首次递交深交所中小板上市申请,却因材料不齐、IPO审核从严于2018年3月匆匆撤回。
2019年8月二度冲刺,又因眉山分公司出纳挪用资金9577万元、货币资金披露不实等内控问题遭证监会出具警示函,上市计划以失败告终。
2020年6月的第三次尝试,则因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和验资机构在财务审计上出错,并受到了监管问询而折戟。
2022年7月更换保荐机构为中信建投证券,第四次闯关深交所,最终在2024年6月主动撤回材料。
在菊乐股份IPO道路上,内控问题始终如影随形。尽管公司声称已追回资金并加强管控,但这一“污点”已成为其资本化道路上的长期障碍。
资深行业人士表示,菊乐7年内4次筹谋上市失败,其间涉及材料瑕疵、审计失误等问题并更换保荐机构等,反映前期中介执业质量存疑,可能引发监管对其本次申报材料真实性的严格审视。
掌舵者年近八旬,IPO何以成执念?
近几年,需求增速放缓叠加行业内卷加剧,乳制品全行业承压。2025年,生鲜乳价格持续走低,主产区均价跌至3.07元/千克,创近三年新低。
不过,与国际相比,我国居民乳制品消费量仍处于较低水平,随着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提升和乳制品消费习惯的养成,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仍具有持续动能。但另一边,随着竞争高度白热化,马太效应愈发明显,伊利蒙牛等巨头也愈发关注区域市场,不断挤压菊乐等本土乳企的生存空间。
菊乐想要求生存乃至持续发展,就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新的需求,但求变首先就要钱,要钱就得上市。
独立乳业分析师宋亮就曾指出,“菊乐股份进一步拓展市场需要更多资金支持,上市也有利于做高估值。”
银莕财经对比公司4次IPO的招股书发现,随着时间的演进,公司对募资的需求愈加强烈,2017年首次谋求上市时拟募资4.86亿元,到2023年拟募资额已经提高至13.63亿元,且最近的两次均明确提出使用3亿募资补流。
另一方面,菊乐股份通过上市也有望突破区域壁垒以应对同行的挤压
在社交平台上,菊乐股份自嘲为“现在混得最差的牛奶牌子”,原因是成立多年还没彻底走出蜀地,即使在毗邻的重庆市场,公司的渠道建设也受挫明显。
此前,菊乐股份也曾为全国化扩张做出很多努力,其中2020年实施了对黑龙江惠丰乳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丰乳品”)的并购,实现东北三省的布局。
2024年,公司在川内营收达12.4亿元,占比仍高达76.03%;东北三省营收1.31亿元,占比8.02%;全国电商平台营收1.46亿元,占比8.94%;其他营收1.14亿元,占比7%。
不过,东北三省营收的增长主要靠的是收购达成,菊乐品牌未能有效植入。
随着电商渠道数据的增长(2024年同比增长73.81%),未来或将成为其全国化的重要推手。
值得一提的是,执着于上市,或为弥补研发短板,打造第二增长曲线。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菊乐股份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43%、0.30%、0.31%,明显偏低。且“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始终是公司历次招股书中的募投项目之一,此次拟登陆北交所,仍拟使用5530.90万元建设该项目。
银莕财经了解到,去年,公司已把牦牛奶作为未来20年发展的重点产品,并一口气注册四川圣舟牦牛等3家子公司,拟将牦牛奶培育成第二曲线。而这,更需资金的支持以实现技术转化和市场培育。
另外,作为菊乐股份的一手缔造者,童恩文已经年近八旬,其直接和间接持有公司股份42.87%,担任公司董事长。对一个企业家而言,菊乐执着于上市并实现品牌出蜀,或暗含了这位即将步入耄耋之年掌舵者的执念。
募资额调减六成,终圆梦北交所?
从菊乐股份的财务表现来看,近年业绩出现较明显提升。
2022年-2024年,菊乐股份营收分别为14.72亿元、15.62亿元和16.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2亿元、1.96亿元和2.32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9.60%、31.05%、33.46%;净利润率分别为11.68%、12.55%、13.58%;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48.92%、59.61%、61.65%,增势皆较为明显。
然而,菊乐与行业龙头和区域龙头之间还有着遥远距离。典型的如伊利股份,其近三年的营收均在千亿级别以上,分别为1226.98亿元、1257.58亿元和1123.9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94.31亿元、104.29亿元和84.53亿元。菊乐股份的营收规模不及其零头。
2024年,蒙牛乳业营收大幅下滑,录得886.7亿元,未能实现“千亿营收”目标。饶是如此,菊乐股份营收依旧与其差距数百亿。
从毛利率来看,2024年伊利股份为34.03%,蒙牛乳业为39.57%,菊乐股份稍显逊色。
即便与同在四川的新乳业(002946.SZ)相较,菊乐股份的发展也明显逊色。新乳业在2018年上市后进入发展快车道,并快速扩张至全国,2022年营收即翻倍并站上百亿关口;归母净利润则从2020年持续两位数增长,2024年盈利额高达5.36亿元。
当然,有了同行上市后的快速发展在前,也就能理解菊乐股份如此执着于上市的决心。在多年挫折后,此次菊乐股份将转战北交所作为资本化的突破口。2024年9月,菊乐股份火速在新三板挂牌,并启动北交所上市辅导。仅用9个月完成3期辅导,效率远超常规周期。
尽管只是披露了招股书,但菊乐距离上市从未如此接近过。据公告,2023年-2024年,公司经审计归属于挂牌公司股东净利润分别实现约1.87亿元、2.27亿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分别为22.16%和21.78%,已符合在北交所上市的财务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IPO拟募资额已调减至5.52亿元,不及上一次募资额13.63亿元的一半。
另外,公司在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仍拟扩产,后续产能消化值得关注。根据招股书,公司拟使用2.78亿元投向温江乳品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78亿元,建设期2年。
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巴氏鲜牛奶、低温酸奶、常温酸奶、灭菌乳、调制乳、含乳饮料和复合蛋白饮料共计12万吨的生产能力;实现年均营业收入9.35亿元,投资回报期(税后)5.80年,内部收益率(税后)24.77%。
银莕财经注意到,此前几年,公司年年扩产,但产能利用并不饱和。2022年-2024年,公司产能分别为15.62万吨、24.43万吨、25.44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5.29%、78.44%、84.49%。此番IPO扩产将再增加12万吨产能,新增产能如何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