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 7 月 17 日,美国商务部发布声明,决定对中国进口的阳极级石墨征收 93.5% 的反倾销税,消息一出,全球市场为之震动。
特朗普(资料图)
按照美国商务部的决定,这一税率叠加现有税率,实际关税高达 160%。被征收对象为石墨纯度最低含量达碳重量 90% 的阳极级石墨材料,其广泛应用于动力电池领域。以 2023 年进口量为基准,新关税法令将影响约 3.4 亿美元的进口产品。彭博 NEF 数据表明,去年美国进口的 18 万吨石墨产品,约三分之二源自中国。这意味着,美国市场上依赖中国石墨的相关企业,将面临成本的急剧上升。
石墨作为动力电池阳极的核心成分,在当前电动汽车产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国际能源署指出,在中期内,石墨仍是各类锂离子电池最主流的阳极材料,硅基材料要到 2030 年才可能逐步抢占市场份额。此次美国对中国石墨加征关税,首当其冲的便是电动汽车产业。咨询公司 CRU Group 的电池材料负责人分析,160% 的关税将使汽车动力电池每千瓦时平均增加 7 美元成本,这一成本的增加,足以侵蚀电池制造商一到两个季度的利润。
特斯拉及其主要电池供应商日本松下等企业此前便竭力反对新关税。它们指出,美国国内石墨产业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产能上,都无法满足需求,供应链仍需依赖中国进口。美国 59% 的天然石墨和 68% 的人造石墨进口依赖中国,若石墨成本翻倍,电池价格很容易增加 1000 美元甚至更多。美国活性阳极材料生产商协会去年 12 月提出调查申请时,外媒就曾警告,提高进口阳极材料关税,会对特斯拉、松下等在美国生产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的公司造成重大打击。如今,这一警告正在成为现实。
特朗普(资料图)
从美国本土产业角度来看,虽然有发展本土石墨产业的计划,但短期内难以摆脱对中国进口的依赖。美国国内的天然石墨储量不足,且纯度不够导致开采成本高,现有的石墨生产无法满足美企需求。即便此次加征关税,美国本土石墨制造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填补供应缺口。美国活性阳极材料生产商联盟虽要求对中国石墨征收高达 920% 的惩罚性关税,但这并不能解决美国自身产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美国商务部的裁定虽在一定程度上回应了本土生产商的诉求,为后续加征反补贴关税铺路,但却忽视了美国产业链对中国石墨的依赖现状。
从利益博弈层面分析,美国石墨生产商作为请愿方,认为中国的大规模政府补贴压低了价格,使其难以参与竞争。然而,这种观点忽略了中国在石墨产业长期积累的技术、成本优势。美国商务部的裁定,实际上是在部分利益集团的推动下做出的。从政治角度看,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奉行 “美国优先” 政策,在贸易领域频繁出手。此次对石墨加征关税,也可视为其贸易保护主义的延续。特朗普上台以来,对内对外大动作不断,在贸易上频频加征关税。其上任一个多月来,驱逐非法移民、大规模裁减联邦政府雇员、退出多个国际组织或机制等行为,都显示出其政策的激进性。此次对中国石墨加征关税,或许也是其彰显强硬态度,试图在国内获取政治支持的手段之一。
面对美国的这一举措,中国存在反制的可能性。此前,在面对美国的贸易霸凌时,中国迅速且果断地公布了一系列反制措施。此次,若美国的行为严重损害中国利益,中国可能采取限制相关产品出口、发起贸易诉讼等手段。
特朗普(资料图)
全球产业链角度看,美国的这一行为将扰乱全球石墨产业链的稳定。中国作为全球石墨生产的主导者,供应着大量的石墨产品。美国加征关税,不仅会增加自身企业成本,还可能引发全球石墨价格波动,影响其他依赖中国石墨进口的国家和地区的产业发展。而美国试图通过加征关税重塑供应链,降低对中国依赖的做法,在短期内难以实现,反而可能使自身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受到冲击。
美国对中国石墨加征 93.5% 反倾销税这一事件,背后有着复杂的经济利益纠葛与政治考量。这一举措不仅会冲击美国自身的电动汽车产业,还可能对全球产业链造成深远影响。而美国能否从这一事件中吸取教训,摒弃贸易保护主义,回归理性的经贸合作轨道,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