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低空经济发展概述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空域(真高1000米以下,可延伸至3000米)为物理载体,以无人机、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直升机等新型航空器为核心工具,融合“制造—运营—服务—基建”全链条的新质生产力。
战略定位:2024年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2025年国家发改委成立“低空经济司”,标志产业进入“顶层设计+政策落地”双轮驱动阶段。
市场规模:2023年5059.5亿元,2025年预计突破8000亿元,2026年冲击万亿,2030年剑指2万亿,年复合增长率超30%(赛迪智库、国元证券)。
核心场景:无人机物流(美团、顺丰)、城市空中交通UAM(亿航、小鹏汇天)、低空文旅(黄山/三亚空中观光)、应急救援、农业植保。
区域格局:长三角(上海-苏州-合肥-杭州)打造“空中走廊”;珠三角(深圳-广州)立法+商业化先行;成渝(重庆-成都)依托山地场景;安徽“全省一盘棋”建低空之城。
底层逻辑:政策松绑(空域改革+立法保障)×技术突破(5G-A、AI飞控、高能量电池)×场景刚需(物流、通勤、应急)×资本加持(全国超1000亿产业基金)。
二、用报告说话
相关报告查阅方式
6—7月5篇低空经济相关深度报告推荐阅读:
1.《2025年低空经济城市发展全景研究报告》
机构:中国信息协会低空经济分会
亮点:
首创“4+4”要素模型:市场、空域、基建、安全4大支撑要素;技术、政策、资本、人才4大驱动要素。
四大范式拆解:技术抢位型(上海、南京)、场景磁吸型(合肥、重庆)、制度领航型(深圳、杭州)、资本聚合型(成都、芜湖)。
城市画像:深圳“世界无人机之都”(153个通用机场/万km²密度全球第一)、广州“三证齐全”eVTOL(亿航EH216-S)、北京“空天一体创新中心”(5G-A长城低空组网)。
实操指南:五步适配法帮城市“选赛道”——量化要素→锚定范式→评估风险→规划路径→动态调校。
2.《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现状报告》
作者:嘉世咨询
亮点:
市场规模:2023年5059.5亿元→2030年2万亿,UAM载人交通是未来最大增量(2030年占比或超60%)。
产业链价值:下游运营占50-60%但利润率低,中游制造(eVTOL/无人机)占30-35%且毛利高,上游零部件(电池/飞控)技术壁垒最高。
投融资图谱:2024年139起融资、321亿元,eVTOL领域占比89.7亿元(+310%),资本向头部集中(小鹏汇天、峰飞航空)。
瓶颈与对策:空域审批慢、电池能量密度不足、基础设施标准缺失、人才缺口(需10万+低空管制员)。
3.《低空经济底层逻辑与发展路径和商业模式》
作者:行业深度白皮书
亮点:
底层逻辑:技术驱动(eVTOL+无人机智能化)×产业融合(物流/农业/文旅)×市场需求(即时配送+空中观光)。
商业模式:顺丰“干线-支线-末端”三级无人机物流、祥源文旅“eVTOL+景区”空中观光、农业植保无人机“数据+服务”订阅制。
挑战对策:芯片国产化(替代进口)、法规细化(无人机物流专项条例)、市场教育(体验营销提升消费者信任)。
4.《战略升维驱动产业变革,低空经济万亿蓝海生态图谱》
作者:国元证券
亮点:
资本视角:全国低空产业基金地图——苏州200亿、无锡153亿、北京/广州/珠海各100亿,政府“基金招商”撬动社会资本。
全球对标:中国无人机领先(大疆市占率70%),eVTOL适航进度全球最快(亿航已获TC/AC/PC/OC四证)。
投资建议:
电池/电机:宁德时代(凝聚态电池500Wh/kg)、卧龙电驱(航空电机适航实验室)。
空管系统:莱斯信息(AI空管+国产大模型DeepSeek)、纳睿雷达(低空探测雷达)。
运营服务:亿航智能(全球首个载人eVTOL运营合格证)、中信海直(低空旅游+应急双轮驱动)。
5.2025年低空经济产业与标准化发展报告
报告系统梳理了我国低空经济政策脉络、产业生态、技术体系、应用场景与标准化现状,涵盖从顶层设计到地方实践的全景视角。亮点包括:
政策密集出台:2024年国务院、工信部等连续发布《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等重磅文件,明确万亿级产业目标。
标准化突破:首次提出覆盖eVTOL适航、低空基础设施、无人机安全等全链条标准体系,填补国内空白。
应用场景创新:详述物流、应急、文旅等12类典型场景,深圳eVTOL跨海首飞、海南低空旅游订单翻倍等案例凸显商业化潜力。
区域竞速布局:北京、深圳、上海等25省市出台专项政策,形成“政策+基建+产业”三位一体推进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