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的早餐会上,空气中弥漫着焦虑。花旗分析师指着日历,语气凝重:“看见没?8月1日前还剩十七个交易日,每过一天,电脑程序就会自动多抛售一亿美元。” 他顿了顿,指着屏幕上的图表继续说道:“更别说这期间还有中国GDP发布、美联储决议、特斯拉财报……想抄底?先算算你的账户能扛多久。” 这番话精准地概括了当前市场的恐慌情绪——特朗普政府突如其来的30%关税,如同巨石般砸向全球经济,引发了史无前例的震荡。
这场风暴始于上周六深夜。特朗普总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两封公开信,直指墨西哥和欧盟,宣布将于8月1日起对来自欧盟的商品加征30%的统一关税。这可不是4月份那场虚惊一场的10%关税,而是史无前例的全面加税,其影响力远超想象。 凌晨两点的纽约交易室,气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紧绷。标普500期货应声下跌0.5%,欧洲Stoxx 50期货紧随其后,跌幅达到0.7%。
在华尔街的精英们仍在争论这是政治作秀还是真刀真枪的行动时,专攻贸易战的Annex经济学家Brian Jacobsen已经开始冷静地计算后果:“欧盟每年对美国出口的商品价值达6000亿美元,30%的关税意味着什么?美国消费者将为此付出高达2400亿美元的代价,这还不包括供应链中断造成的额外损失!” 他的结论是:美国消费者将承受更大的打击,而非欧盟。
东京市场乱象丛生,日经225指数低开0.3%,随后跌幅迅速扩大至0.53%。有趣的是,韩国首尔综指却逆势上涨0.51%。这种市场分化反映了投资者们对特朗普关税清单的精细解读:清单中墨西哥汽车零件占比26%,德国机械占比18%,而对日韩的关税仅为25%,暂未升级。
伦敦交易员也发现了新的战场——比特币。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它在周六刚刚创下历史新高,即使略有回落,日内涨幅仍高达1%。与此同时,美元指数的波动则反映了交易员内心的纠结:最初的恐慌性上涨很快被对美国通胀压力的担忧所取代。瑞士宝盛银行分析师的调侃被广泛转发:“现在持有黄金和比特币,就像末日电影里的生存套装!”
然而,这套“末日生存套装”的价格高昂。Brown Brothers Harriman的Win Thin在晨会上拍案问道:“去年才签署的美墨加协定墨迹未干,现在墨西哥看到30%的关税通知作何感想?以后谁还敢跟美国签协议?” 他翻出美国商贸代表办公室的记录,强调指出:过去三年,美国与12个国家进行关税谈判,仅有3个在90天内达成了实质性框架。一位分析师低声嘀咕道:“4月份10%关税时,市场三天就涨回来了,这次直接飙到30%,还能用老黄历吗?”
特朗普团队似乎有意加剧市场混乱。就在关税文件发布前18小时,共和党议员突然公布了美联储总部耗资6.8亿美元的装修审计报告,并要求鲍威尔主席做出解释。德意志银行的报告随即被热议:如果鲍威尔被赶下台,美元汇率可能在24小时内暴跌3%,美国十年期国债将被抛售30到40个基点。
贸易战的战场开始转移。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紧急会议后,布鲁塞尔传出消息称将立即准备反制清单。东京证券交易所的操盘手注意到,上午十点日本国债遭到抛售,疑似大型机构正在撤资。最戏剧性的场景出现在全球最大的玩具制造商美泰的仓库里,工人们正忙着为芭比娃娃贴上新的价签。财务总监无奈地耸肩:“塑料原料从意大利进口,30%的税?只能每盒加价12美元,除非……”
这时,特朗普团队官员突然发表声明,声称加征关税不会导致物价上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经济顾问通过福克斯新闻喊话:“只要生产线搬回俄亥俄州,沃尔玛货架上的微波炉依然是99美元!”
历史似乎正在微妙地转弯。2023年4月那场“对等关税”的虚惊,道指虽然三天跌了900点,却奇迹般地反弹了。但这次不同,华尔街老兵们在早餐会上拿出一份泛黄的报告:自1934年《互惠贸易法案》以来,美国从未实施过如此大规模的30%全面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