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七次会议在巴西圆满落幕,紧接着,美国总统特朗普便迅速发出一条“经济警告”——凡是与金砖国家在“反美政策”上保持一致的国家,美国将加征10%的进口关税,且“没有任何例外”!这条消息让人震惊,特朗普的目标直指包括中国、印度、沙特、巴西等11个金砖成员国,几乎涵盖了所有与金砖集团有紧密联系的国家。
消息一出,舆论哗然:美国这是要遏制金砖国家的“去美元化”进程吗?还是特朗普又一次上演“极限施压”战术?要知道,在90天关税豁免期到期后,特朗普已签署了12封关税通知信,计划从7月7日开始逐步向这些国家发出关税威胁。
为了避免这一额外的关税,受影响国家有两个选择:一是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二是向美国投资建厂。看似简单的选择,实际上是特朗普过去与日本、韩国、欧盟谈判时常用的套路。
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关税威胁,美国的这一举措该如何解读呢?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一、用关税回应金砖国家挑战美元霸权
美国的关税威胁,显然是在回应金砖国家挑战美元霸权的动向。在刚刚结束的金砖峰会上,11个成员国达成了一项重要共识:在投融资中逐步推动本币结算,并且公开讨论“去美元化”议题。这一举措直接威胁到美元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尤其是在中国提出本币互换机制后,连一直对此议题持保守态度的印度也开始支持这一想法。这对于美元来说,无疑是一次深刻的挑战。更为严重的是,金砖国家还计划推出独立于美元体系的新投资平台,这意味着美国的金融主导权将面临制度性威胁。
特朗普显然看出了这一动向,因此立刻采取行动,通过加征关税来给其他国家一个警告,希望能阻止更多国家与金砖国家合作,避免美元霸权被动摇。
二、金砖国家未被吓倒,反而开始反制
然而,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并没有使金砖国家退缩,反而激发了他们的反制措施。中国外交部在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指出关税战没有赢家,并强调金砖合作的目标从未针对第三方。同时,巴西总统卢拉的反应更为激烈,他公开回应特朗普的威胁,直言不讳地表示反对。
不仅如此,印度对美国的态度也变得愈加不满。两国因汽车关税问题闹得不愉快,在领导峰会前,印度已正式向WTO提出关税反制请求。其他金砖成员国,如伊朗、沙特等,也在加速推进与中国和俄罗斯之间的本币结算,逐步摆脱美元的依赖。这一系列反应表明,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并未让金砖国家退缩,反而加速了它们推动“去美元化”的进程。
三、特朗普“关税通牒”的深层动机:打压去美元化
从时间线来看,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无疑是针对金砖国家“去美元化”合作机制的有计划打压。金砖峰会在7月6日至7日举行,期间,金砖成员国就126项合作承诺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对美国单边主义和关税政策表示强烈不满。而就在7月7日,特朗普立刻通过社交媒体宣布将对金砖国家征收关税,并启动了相应的函件程序。
这一“无缝衔接”的操作,表明美国对金砖峰会的内容和成果高度关注,且已将其视为对美国全球地位的系统性挑战。更为巧妙的是,金砖会议之前,中国与巴西刚刚签署了价值1900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巴西总统卢拉也公开表示“全球不应再依赖美元进行贸易”。这一系列行动表明,金砖国家正在加速推动金融去美元化,并寻求建立以本币结算为核心的新全球金融体系。
因此,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不仅仅是对这些国家经济施压,更是一种集体打压“金融脱美战略”的手段。与以往为了“保护美国工人”或者“应对贸易不公”发动的贸易战不同,这次,特朗普几乎毫不掩饰其动机——那就是要维护美元在全球结算和定价中的主导地位。一旦金砖国家成功建立起本币结算体系,并在全球范围内推广,美元的全球主导地位将遭遇前所未有的结构性挑战。
未来展望:全球经济规则的分歧
可以预见,未来几周,金砖国家与美国之间的博弈将进一步升级。美国一方高举多边合作与主权金融的旗帜,通过关税大棒和投资诱饵试图分化瓦解金砖国家的联盟;而金砖国家则在坚持主权金融、推动“去美元化”进程的同时,逐步反击美国的单边主义。这不仅仅是一场贸易战,更是一次关乎全球经济规则和发展路径的深刻分歧。
究竟是继续维持“美元主导的旧体系”,还是迎来一个以本币结算为核心的新规则体系?这不仅是金砖国家面临的重大选择,也是整个“全球南方”国家即将做出的战略决策。这场较量,将深刻影响未来全球经济格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