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印度突然向世贸组织甩出一纸通报:因美国对汽车加征关税冲击印度出口,印度计划对美国征收报复性关税!
就在同一天,特朗普向全球170多国发出"税收令",宣布7月5日起每天通知10-12个国家新关税税率,8月1日正式开征,税率最高飙到70%。这场贸易火药桶,终于被印度点燃了导火索。
这不是谈判的邀请,而是一场赤裸裸的“经济战”前奏。
特朗普没有绕弯子,也没有丝毫遮掩。他不再假装寻求共赢,而是像一个拿着算盘和大棒的商人,站在世界交易中心的门口,大声宣告:“要么接受美国的条件,要么自掏腰包交税!”
一时间,全球哗然。各国的外交部灯火通明,经济顾问团彻夜未眠,股市开始剧烈波动。
可就在所有人犹豫不决的时候,印度第一个站了出来,毫不犹豫地挥出了一记反击的“重拳”。
印度政府在同一天迅速向世界贸易组织(WTO)通报,计划对原产于美国的商品征收高达7.25亿美元的报复性关税。这不是口头威胁,而是明确的数字、清晰的态度。
目前,印度已暂停关税同等减让,并保留调整目标产品清单和关税水平的权利。美国所谓“对等关税”90天暂缓期将于7月9日结束,双方虽仍在谈判,但在农业和乳制品问题上分歧巨大,印度坚决保护本国农民利益,不愿降低对美相关产品关税。
印度此举是对美国贸易霸凌的强硬回应,后续美印贸易摩擦将如何演变,全球都在关注。
印度说得很直接,美国的汽车关税让我们每年损失7.25亿美元,那我们就从你身上拿回来同样的数额,一分不少。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针锋相对,而是一场关于主权、利益、尊严的大博弈。
最有意思的是,在这场看似无差别的“地图炮”攻击中,中国竟然被悄悄地移出了射程。
按理说,中美贸易谈判僵持了几个月,正是华盛顿加码施压的好时机。可现实恰恰相反,美国不仅没再挥舞大棒,反而连续给中国松了绑,解除了对乙烷、芯片设计软件,甚至C919大飞机发动机的出口限制。
事出反常必有妖。
这背后的算计其实不难看懂。跟中国再打一场全面的贸易战,美国显然有点投鼠忌器。当年北京一张轻描淡写的“稀土牌”,就足以让华盛顿的整个高科技产业链集体失眠,那份后怕的感觉至今还没缓过来。
跟一个能随时切断你命脉的对手硬碰硬,实在不是明智之举。特朗普的算盘是,先把中国稳住,腾出手来收拾其他“不听话”的小兄弟,逐个击破。
可惜,他算漏了一点:棋盘边的观棋者,也在学习。
就在全世界都屏息观望特朗普要先拿谁开刀时,印度扔出了一份通报,直接递到了世贸组织(WTO)的案头。
新德里话说得很白:你美国敢动我的汽车,我就敢用报复性关税打回去。印度商务部长戈亚尔更是撂下狠话,任何协议都必须以印度的国家利益为准绳,谁也别想拿“最后期限”来吓唬人。
这份底气从何而来?很大程度上,是中国在贸易战中磨炼出的那种韧劲和智慧,给印度好好上了一课。
新德里看明白了,面对霸凌,一味退让只会被动挨打,勇敢站起来,反而可能争得一线生机。
这次谈判,印度划下了两条绝对不能碰的“红线”:农业和乳制品。这可不是意气用事,而是关系到国本的生死线。
农业是印度的命脉,全国将近一半的人口靠着土地吃饭。一旦按美国的要求敞开国门,让那些享受着高额补贴、转基因技术加持的美国廉价农产品涌进来,对印度数以亿计的小农来说,无异于一场灭顶之災。
今年2月,印度农民开着拖拉机把首都新德里围得水泄不通的场景,就是最真实的警告。谁敢动农民的饭碗,谁就得准备好迎接整个社会的怒火。
同样,印度那些刚刚起步、无比脆弱的“印度制造”产业,也经不起零关税的冲击。更让新德里火大的是美国人“吃饭砸锅”的做派:前脚刚忽悠印度多买点自家油气,帮忙平衡一下贸易逆差,后脚就翻脸要加关税。
这种背信弃义的行径,彻底点燃了印度的怒火。
而印度态度突然强硬起来,这不仅让特朗普尴尬,也有些措手不及。
印度在本次关税谈判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024年印度和美国的双边贸易额约为1290亿美元,美国对印度的商品出口总额为418亿美元,进口额为874亿美元,贸易逆差为457亿美元。
但是,美印贸易谈判却始终处于僵局之中,难以突破。
美国要求印度削减高达110%的汽车关税并开放转基因农产品市场,而印度拒绝在这些领域让步,担心损害本土产业和粮食安全。
印度希望美国取消“对等关税”,并降低对印度钢铁和汽车零部件等产品的关税,但美国谈判代表没有同意这些要求。
印度此次采取报复性关税措施,一方面是因为美国的关税政策严重损害了其利益,尤其是触及了印度农业和乳制品等红线领域,一旦妥协,可能导致印度大量小农户破产,也会影响其处于发展阶段的乳制品产业。
另一方面,中国在中美关税贸易战中的应对和成果,给印度起到了示范作用,让印度明白“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的道理。此外,印度国内市场庞大,本身具有一定的硬实力,在贸易格局上有一定的操作空间,这也是其敢于采取反制措施的底气之一。
更要命的差距,在棋盘之外。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与世界经济深度捆绑,赢得的认可和尊重,让特朗普很难振臂一呼,号召盟友们搞“二选一”来孤立中国。
但印度不同。
美国如果真要下狠手,完全可以联合其他西方国家,甚至利用自己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从四面八方对印度形成合围之势。
印度虽然一直高举“不结盟”大旗,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真实分量和影响力,远不足以构建一个能对抗美国的稳固联盟。
更何况,在军事安全、地缘政治等关键领域,印度对美国还有着相当程度的依赖。这根绳索,也让新德里在放手一搏时,不得不瞻前顾后,束手束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