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金融日报》给中国贴上了一个显赫的标签,称自人类历史以来,中国是首个“电力王国”。从国力与地位的角度来看,英国媒体似乎并没有夸大其词。
通过数据说明情况,去年我国的发电总量已超过了10万亿千瓦时,全球发电总量可谓浩如烟海,其中我国独占了三分之一,相当于两个半美国或五个印度的发电能力,这样的数字让人瞩目。
随着大国崛起的步伐加快,能源作为基础支撑显得尤为重要。根据保守的预测,今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预计将达到4.5亿千瓦。而国际能源署的分析也指出,到明年年初,我国的发电装机总量仍将稳居全球第一,所占比例高达33.9%。同时,与美国和欧盟的差距愈发显著,后者分别占12.8%和9.7%。
为实现“双碳”目标,我国的能源结构正在快速转型。过去依赖燃煤发电的时代已经落幕,现在我们更倾向于利用清洁能源,风能和太阳能的装机总能力达到了14.1亿千瓦,这一数字历史性地超越了煤电,毫无疑问成为了能源的主力军。此外,核电的总装机容量连续18年位居全球第一,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去年,我国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达到了7376万千瓦,加氢站的数量也在全球范围内名列前茅。
如今我国电力供应充足,甚至有多余的电力可以对外出口,自然而然地扩展了我们在周边的电力影响力。我国的电力已出口至蒙古、泰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柬埔寨、印尼、菲律宾、新加坡、文莱、东帝汶、老挝、阿富汗和尼泊尔等14个国家。在这其中,除了俄罗斯和印度,周边许多邻国对我国的电力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尤其是老挝、越南和蒙古,他们几乎成为我国电力的附属国。将电力输送给这些邻国,不仅促进了他们的经济发展,也显著增强了我国的地缘政治影响力。
目前,全球已有45条特高压输电线路投入商业化运营,而我国独占42条。当埃及的本班光伏园区的电力通过中国特高压设备输送到开罗时,当巴基斯坦的默拉直流工程点亮了卡拉奇港口;当老挝的水电通过中老铁路相应的电网被引入泰国,这是我国正在利用能源纽带重新定义人类文明边界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