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中国银行: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
报告共计:35页
《中国银行:2025年人民币国际化白皮书》聚焦2024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从政策支持、市场环境、跨境使用、离岸市场及多边合作等维度展开分析,展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多元进展与发展态势。
政策与市场环境:双向驱动国际化
政策层面,中国通过五大举措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一是在10省市试点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业务,提升跨境收支便利化水平;二是优化“互换通”机制,推出新利率互换合约及合约压缩服务,修订QFII跨境资金管理规定,深化金融市场开放;三是将“债券通”债券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性安排合格抵押品,支持离岸市场发展;四是推动内地与香港支付系统互联互通,优化跨境移动支付,便利外籍人员支付;五是扩大双边本币互换合作,与29个国家和地区签署协议,规模逾4万亿元人民币,维护区域金融稳定。
市场环境方面,2024年世界经济弱复苏,中国GDP增长5%突破130万亿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量增长5%至43.8万亿元,占全球12.5%,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CFETS汇率指数等温和上升,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经济基础。
跨境使用与国际职能:规模与活跃度双提升
2024年全国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约64.1万亿元,同比增长22.5%,资本项下证券投资结算量占比近六成,带动作用显著。中国银行跨境人民币指数(CRI)年末收于365点,SWIFT数据显示166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跨境人民币收付,网络覆盖面扩大。
人民币国际职能进一步增强,在支付清算、贸易融资、外汇交易、外汇储备中使用份额分别达4.2%、5.5%、5.0%、2.2%,稳居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等。离岸人民币债券与熊猫债余额均创历史新高,2024年离岸人民币债券新发行额7293亿元,熊猫债新发行额1948亿元,反映融资职能活跃。
离岸市场:枢纽地位与区域拓展并行
中国香港作为核心离岸中心,2024年人民币外汇交易量增长59.4%,支付清算规模增长41.2%,在RCEP、东盟、欧盟等区域人民币收付中占比超40%,枢纽地位稳固,但份额较2023年略有回落,体现“一超多强”格局下其他中心的发展。新加坡、英国等离岸市场人民币业务亦快速增长,如新加坡外汇交易增长40.6%,英国支付清算增长45.6%。
多边合作:基础设施与应用场景深化
多边合作聚焦支付便利化,中马实现微信与DuitNow二维码互联互通,中国旅客可扫码支付,未来将拓展至马来西亚居民在中国的支付。“货币桥”项目进入持续运营阶段,实现数字人民币跨境结算多场景运用,简化跨境支付流程,降低成本。此外,中菲、中印尼等本币结算机制交易活跃,印尼盾成中国区域货币交易最活跃币种,2024年LCS机制下兑换交易金额累计超百亿元。
白皮书通过多维度数据与案例,呈现人民币国际化在政策推动、市场拓展、国际合作中的坚实步伐,彰显人民币在全球货币体系中影响力的稳步提升。
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