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舒婷,之前我的笔名是南锁,舒婷是我的本名,这次重新归来,我把名字改回我的本名,如果过往的小伙伴还是习惯叫我南锁,也是可以的。
一个在深圳摸爬滚打6年、洞察用户需求的流量运营操盘手,如今回到桂林定居创业。
在流量运营领域,我自认踩坑无数也收获不少。今天想坦诚分享一段近期深度实践后主动放弃的创业项目经历——小红书矩阵电商之旅。希望我的深度复盘,能给正在探索类似道路的你一些启发,避开我踩过的“坑”。
为什么是“第二次创业”?
回顾自己:
2020年开启,以插画设计为核心的知识付费(卖资料、开课)。孕期兼做,更像专业副业探索,未All-in创业者心态。随着AI绘画兴起和内心转变(希望更深度帮助用户而非单纯知识变现),步伐放缓。期间跨界心理咨询等项目,虽尝试众多,但都卡在0-1到80%的阶段,苦于现金流难以为继,感觉“浅尝辄止”。
2024年11月,这次我动了真格。选择小红书电商,源于我在小红书运营上的多年沉淀,以及其“低成本、轻资产”的特点。我租了办公室,给自己设定了3-6个月All-in测试期。从选品、测品起步,全身心投入。经历6个月的全力以赴,我称之为“低成本创业实验”。
初期一个人写笔记效率不高,但赶在年前甲流节点,押中一款养生品,小爆!毛利率约80%,利润30左右/单,赚了几千块。短暂曙光后,流量回落,产出效率仍是瓶颈。
为了提高效率、扩大规模,我开始学习运用AI数字人、自动剪辑/发布工具,同时开了美妆、百货、养生三个店铺,搭建10个账号(典型的矩阵打法)。本以为“工具+矩阵”组合拳能带来爆发增长...
自动工具虽然提升了“量”,但生搬硬套“爆款”素材脚本,内容同质化严重,转化效率极低(10条笔记可能才出1单,单赚10元)。仅靠蹭电视剧热点偶然爆单200+(美妆品),杯水车薪。
认识到问题后,我尝试自己模仿爆款脚本剪辑,但进度缓慢,严重拖延(一周三四天在逃避剪辑任务)。我的盖勒普优势(理念、个别、体谅、思维、完美)清晰地告诉我:我极度抗拒重复性、军队化作战的工作方式。我享受创新、思考和与人联结。
意识到个人瓶颈后,开始招聘兼职助理。然而,受限于地域(桂林)或市场环境,通过BOSS直聘招来的兼职,往往工作一两天便流失。耗费大量精力在招聘、培训上,挤压了选品、优化内容的投入,直接导致收入停滞。陷入“招人难-做不动-没收入-更焦虑”的恶性循环。
亲身经历踩坑。以呼啦圈为例,遭遇厂家两次发货填错单号(发空包/纸巾),导致客户退款,追偿过程心力交瘁,利润微薄而损失巨大。
作为电商出身(当初因羡慕马云而选专业),实战才深刻体会到其中的残酷。选品换品极耗精力,竞争激烈导致利润薄如纸。
核心矛盾浮现:这种依靠大量重复性动作、低客单低价、纯靠流量规模堆砌的矩阵打法,与我个人的核心优势和动力系统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
按下暂停键:深度复盘与价值反思
持续6个月的投入未见正向财务回报,内耗严重。结合当下兴起的“小红书实拍蓝海”(高客单、利润30+,即我早期小爆的模式)讨论,我意识到问题不在于“电商”,而在于“低价矩阵模式”的不可持续性。
深度复盘后,结合我对商业模式的思考(价值假设与增长假设),这个项目本身存在根本性问题:
1. 未验证【价值假设】:“拼效率”陷阱
我入场时的初衷是“快速现金流”,并未深入思考其为社会/用户创造的独特价值。
“无货源矩阵电商”本质上是一个效率竞争的游戏。在流程(选品、内容、投放)、产品(非自有,同质化)、技术(依赖通用工具)上,均未实现关键性创新与超越。我的效率和产能无法匹敌那些拥有自研工具、规模化团队的头部玩家。
作为一个单枪匹马或小团队的初创者,在高度同质化、效率至上的红海市场,缺乏独特价值创造和效率壁垒,失败是大概率事件。这不是“我能不能卷”的问题,是商业模式本身对你的要求与你的能力不匹配。
项目增长空间有限,且成本结构不支撑规模盈利。
毛利率看似不错(80%),但在摊薄退货、人工(即使兼职流失率高)、工具、设备(多账号)、封号风险、售后精力后,单项目净利润率极低,甚至无法覆盖个人基本成本。
想要放大规模(更多账号、品类),必然需要更大投入(更稳定的团队、更专业的工具/工作流)。然而,前期微薄利润根本无法支撑杠杆投入,陷入死循环。
平台流量日益向头部、投流玩家、直播倾斜,普通账号靠纯自然流量矩阵的ROI持续走低。
项目无法实现健康的、可持续的规模增长,且不具备突破当前瓶颈的现实路径(如转向付费投放,资金实力又不匹配)。
最终决策:一个既无法验证价值独特性,也无法支撑持续增长盈利的项目,果断放弃,是最理性的止损。
给正在探索类似路径朋友的建议
并非全盘否定小红书电商的价值。基于我的深度实践和反思,如果你想长期健康地做,我的建议是:
彻底放弃“广撒网、低客单”的纯流量思维。选择一个你真正理解、有资源/优势的垂直类目或特定人群。以打造该领域的人设/影响力为目标,持续输出深度内容(小红书获客+私域沉淀+品牌塑造)。慢即是快,做深垂直赛道,壁垒才够高。例如:专注高端宠物食品,深耕爱宠人群,在小红书精准获客,私域深化服务和复购。
才能找到相对稳定的人(兼职价格在低线城市也无优势)。
至少先有一个店铺/账号跑通稳定的盈利模型,再用赚到的钱去复制和招人。
优先考虑:已有信任基础的付费学员、身边朋友推荐、高校资源(有热情和时间的大学生)、或成为MCN(找达人带货模式)。
如果矩阵模式是必选项(我仍不推荐个人轻易尝试),核心重复性工作必须通过团队解决。我的教训是:
优秀的团队管理能力是项目做大的核心杠杆,这恰是我正在学习和精进的方向。
能公开剖析自己的“未达预期”,确实需要勇气。但这绝不是退缩,而是基于深度验证后清晰的战略调整。 放弃不适合的模式,本身就是一种 成功决策。
这段6个月All-in的经历,价值远超几千块的收入:
,深刻理解了“垂直深耕”的价值。
,并因此获得了新的企业合作机会(下文详述)。
从0-1搭建小团队(招聘、培训、SOP制定)的宝贵第一课,即使过程挫折重重。
...这些原本书面的概念,通过这次实践变得刻骨铭心。深刻理解了“时刻为企业寻找高成长、高获利空间”的战略意义。
项目本身名称不重要,抓住核心需求(帮企业获客、增长),验证价值(提效/增收)才是关键。
创业路上没有真正的失败,只有数据和认知的回馈。
现在的我:沉淀优势,聚焦价值输出
结束矩阵电商项目的同时,幸运的是:
在桂林积极社交,链接本地企业和圈友,成功获得:
某本地高端宠物业务的小红书代运营合作(高客单、强交付)。客户甚至提供10台手机支持,证明对我搞流量的能力高度认可。
陆续接触财税、医美、装修、技能培训等领域代运营/流量支持机会。
深度认同某位圈友的观点:“操盘手需升级为全案操盘手”方有竞争力。感谢她提供机会,参与博商海外(新加坡)高客单业务操盘,与国际视野的团队碰撞,思路大开。
(尤其专注小红书生态)。
,帮客户验证其业务的价值与增长假设,共同寻找高利润高增长空间。
探索结合流量能力的潜在“自营高价值服务/产品”(长期目标)。
秉承一位“贵人”哥(生财圈友)的教诲:“忘掉挣钱,专注于做成一件事”。战略以季度/半年为单位迭代优化,但底层核心能力(流量获取与转化)永不贬值。执行力与认知升级是当下核心KPI。
希望我这段“踩坑”与“重构”的经历,能给你带来启发。如果你是:
苦恼于线上(尤其小红书)获客难、流量少。
在评估项目可行性、拆解业务模式时需要建议。
想学习ai自动化智能体工作流:
担心ai来临自己没有技能,那么我们会组建100个智能体自动化,一起进步
想交流小红书运营、自动化获客工具(如AI应用)、项目操盘心得。
设计接单、程序员接单
我们公众号大部分是设计人员的多,现在ai出来了,需要大量的ai设计人才,ai应用人才
可以进我们的免费社群先随时关注这些信息
扫一扫
【我的核心价值交付】
6年实战经验,从0-1起号到规模化获客,从内容策划到数据优化。
熟悉抖音/SOP自动化、AI在获客中的应用场景,可提供策略咨询。
助你少走弯路,聚焦价值与增长验证。
【其他资源】
IT资源:对接软件开发、小程序/AI应用定制开发。
️健康服务:心理咨询、营养师咨询、设计服务。
季节性特产:11月可合作广西沃柑/砂糖橘(自家果园)。
广东湛江人 | 现居桂林 | 专注流量增长
专注心法+商业技法,帮你打通私域流量,赶AI的风口,主打一个不内耗、心智成长、认知升级 我是舒婷,擅长流量与心理。